公布日:2022.08.09
申請日:2022.05.30
分類號:C02F9/04(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的頂端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貫穿至主體內部的污水進口、存儲,污泥收集箱,爆氣管,導流管,第二收集箱,均勻下料機構,所述均勻下料機構包括有第一驅動電機、出料管道,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通過安裝支架安裝在主體的頂端,拉桿;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有第二驅動電機、第三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均勻下料機構,使絮凝劑可在污水進入到主體的內部時,自動下料,減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驟,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同時在拉桿的作用下,使絮凝劑較為均勻的灑落在主體的內部,進一步提高了沉淀效率。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包括主體(1),所述主體(1)的頂端連接有貫穿至主體(1)內部的污水進口(2)、存儲箱(3),所述污水進口(2)位于存儲箱(3)的一側,所述主體(1)的底端通過密封板連接有污泥收集箱(4),所述主體(1)的底端連接有貫穿至主體(1)內部的爆氣管(5),所述主體(1)的一端內部連接有延伸至主體(1)外部的導流管(6),所述導流管(6)的一端連接有第二收集箱(7),其特征在于,均勻下料機構(8),設置于主體(1)、存儲箱(3)的內部且延伸至主體(1)的頂端外部,所述均勻下料機構(8)包括有第一驅動電機(801)、出料管道(812),所述第一驅動電機(801)安裝在主體(1)的頂端,所述出料管道(812)的一端與存儲箱(3)的底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出料管道(812)的外壁連接有拉桿(811);所述均勻下料機構(8)還包括有第一連桿(802)、第一齒輪(808),所述第一連桿(802)固定連接在第一驅動電機(801)輸出端的且貫穿存儲箱(3),所述第一連桿(802)的外壁位于存儲箱(3)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抵桿(803),所述抵桿(803)的上方設置有活動桿(804),所述活動桿(804)的頂端連接有活塞(805),所述第一連桿(802)的遠離第一驅動電機(801)的一端貫穿至存儲箱(3)的外部連接有轉輪(806),所述轉輪(806)的一側第一連桿(802)的外壁套接有鉸鏈(807),所述第一齒輪(808)通過安裝架、連接桿安裝在主體(1)的頂端,所述第一齒輪(808)的下方外壁嚙合有與主體(1)內壁轉動連接的第二齒輪(809),所述第二齒輪(809)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與拉桿(811)固定連接的第二連桿(810),所述第二連桿(810)的外壁套接有扭簧(813);傳動機構(9),設置在主體(1)的外部且延伸至主體(1)的內部,所述傳動機構(9)包括有第二驅動電機(901)、第三驅動電機(902),所述第二驅動電機(901)、第三驅動電機(902)安裝在主體(1)的外壁,所述第二驅動電機(901)安裝在第三驅動電機(902)的一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9)還包括有與第三驅動電機(902)的輸出端連接的且貫穿至主體(1)內部的雙向絲桿(903),所述雙向絲桿(903)的外壁套接有活動塊(904),所述活動塊(904)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清理桿(905),所述清理桿(905)的兩端位于活動塊(904)的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抵塊(906)、第二抵塊(908),所述主體(1)的內部兩端分別安裝有與第一抵塊(906)、第二抵塊(908)對應的第一定位塊(907)、第二定位塊(90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塊(904)的內壁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塊(907)、第二定位塊(909)相對應的對接槽,所述活動塊(904)的內壁設置有與第一抵塊(906)、第二抵塊(908)移動軌跡相匹配的滑槽。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塊(904)的內壁設置有與雙向絲桿(903)外壁螺紋相匹配的凸塊,所述主體(1)的內壁設置有與活動塊(904)移動軌跡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活動塊(904)的內壁設置有與清理桿(905)移動軌跡相匹配的滑槽。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桿(905)與第一抵塊(906)、(608)相接觸的位置處呈斜面結構,所述第一抵塊(906)、第二抵塊(908)的斜面方向相反,所述爆氣管(5)的一端連接有氣泵,所述爆氣管(5)內部設置有單向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電機(901)的輸出端與主體(1)與污泥收集箱(4)連接處的密封板通過轉動桿轉動連接,所述主體(1)的內部安裝有水位感應器,所述水位感應器通過導線、PLC控制器與第二驅動電機(901)、第三驅動電機(902)、第一驅動電機(801)電性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箱(3)的下半部分呈圓柱狀,所述活塞(805)的外壁與存儲箱(3)的下半部分的圓柱狀管道內側相貼合,所述活塞(805)的橫截面呈梯形狀態(tài)。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808)的外壁齒塊呈半圓環(huán)狀態(tài)分布在第一齒輪(808)的外壁。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813)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齒輪(809)的外壁、主體(1)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桿(804)的底端所處位置與抵桿(803)的轉動軌跡相重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現有的絮凝劑不便于均勻灑落在污水上的問題,提供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污水處理自回流沉淀分離裝置,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的頂端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貫穿至主體內部的污水進口、存儲箱,所述污水進口位于存儲箱的一側,所述主體的底端通過密封板連接有污泥收集箱,所述主體的底端位于污泥收集箱的一側連接有貫穿至主體內部的爆氣管,所述主體的一端內部連接有延伸至主體外部的導流管,所述導流管的一端通過密封圈固定連接有第二收集箱,均勻下料機構,設置于主體、存儲箱的內部且延伸至主體的頂端外部,所述均勻下料機構包括有第一驅動電機、出料管道,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通過安裝支架安裝在主體的頂端,所述出料管道的一端與存儲箱的底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出料管道的外壁通過鉸接的方式連接有拉桿,所述均勻下料機構還包括有第一連桿、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連桿固定連接在第一驅動電機輸出端的且貫穿存儲箱,所述第一連桿的外壁位于存儲箱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抵桿,所述抵桿的上方設置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的頂端連接有活塞,所述第一連桿的遠離第一驅動電機的一端貫穿至存儲箱的外部連接有轉輪,所述轉輪的一側第一連桿的外壁套接有鉸鏈,所述第一齒輪通過安裝架、連接桿安裝在主體的頂端,所述第一齒輪的下方外壁嚙合有與主體內壁轉動連接的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與拉桿固定連接的第二連桿,所述第二連桿的外壁套接有扭簧;
傳動機構,設置在主體的外部且延伸至主體的內部,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有第二驅動電機、第三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第三驅動電機通過安裝支架安裝在主體的外壁,所述第二驅動電機安裝在第三驅動電機的一側。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有與第三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的且貫穿至主體內部的雙向絲桿,所述雙向絲桿的外壁套接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清理桿,所述清理桿的兩端位于活動塊的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一抵塊、第二抵塊,所述主體的內部兩端分別安裝有與第一抵塊、第二抵塊對應的第一定位塊、第二定位塊。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動塊的內壁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塊、第二定位塊相對應的對接槽,所述活動塊的內壁設置有與第一抵塊、第二抵塊移動軌跡相匹配的滑槽。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動塊的內壁設置有與雙向絲桿外壁螺紋相匹配的凸塊,所述主體的內壁設置有與活動塊移動軌跡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活動塊的內壁設置有與清理桿移動軌跡相匹配的滑槽。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清理桿與第一抵塊、相接觸的位置處呈斜面結構,所述第一抵塊、第二抵塊的斜面方向相反,所述爆氣管的一端連接有氣泵,所述爆氣管內部設置有單向閥。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主體與污泥收集箱連接處的密封板通過轉動桿轉動連接,所述主體的內部安裝有水位感應器,所述水位感應器通過導線、PLC控制器與第二驅動電機、第三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電性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存儲箱的下半部分呈圓柱狀,所述活塞的外壁與存儲箱的下半部分的圓柱狀管道內側相貼合,所述活塞的橫截面呈梯形狀態(tài)。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齒輪的外壁齒塊呈半圓環(huán)狀態(tài)分布在第一齒輪的外壁。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扭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齒輪的外壁、主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桿的底端所處位置與抵桿的轉動軌跡相重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設置均勻下料機構,使絮凝劑可在污水進入到主體的內部時,自動下料,減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驟,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同時在拉桿的作用下,使絮凝劑較為均勻的灑落在主體的內部,進一步提高了沉淀效率。
(發(fā)明人:劉遠濤;郭繼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