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东京热强奸精品_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_日韩男人的天堂_伊人中文无码综合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 >> 技術轉移 >> 正文

高新污水處理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

發(fā)布時間:2023-6-2 14:37:08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

公布日:2022.09.02

申請日:2022.07.04

分類號:C02F9/04(2006.01)I;B01F33/83(2022.01)I;B01F33/40(2022.01)I;B01F27/90(2022.01)I;B01F27/191(2022.01)I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其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下表面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盒體,所述盒體的左側設置有進水斗,所述盒體的上表面與防護罩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盒體內壁卡接有避水軸承,所述避水軸承內套接有齒圈。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電機、鏤空板、主動齒輪、支撐桿、研磨桿、連接管和齒圈,使雜質研磨至一定大小時可穿過鏤空板進入箱體內,相較于傳統(tǒng)將污水直接灌入箱體的方式,該方案可對雜質進行研磨破碎,避免污水通過后續(xù)過濾后對過濾組件及各個連通管道造成堵塞情況,降低維護成本的同時提高對污水生態(tài)處理的效果。

1.jpg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的下表面與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箱體(1)的上表面設置有盒體(3),所述盒體(3)的左側設置有進水斗(4),所述盒體(3)的上表面與防護罩(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盒體(3)內壁卡接有避水軸承(6),所述避水軸承(6)內套接有齒圈(7),所述齒圈(7)的下表面與鏤空板(1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齒圈(7)內設置有驅動組件(8),所述驅動組件(8)的右側面與防護罩(5)內壁的右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驅動組件(8)與從動齒輪(10)相嚙合,所述從動齒輪(10)內卡接有支撐桿(11),所述支撐桿(11)的頂端通過軸套與防護罩(5)內壁的上表面卡接;所述支撐桿(11)的底端與研磨桿(12)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研磨桿(12)位于鏤空板(13)的上方,所述箱體(1)的右側面通過連接管(15)與曝氣箱(16)的左側面相連通,所述曝氣箱(16)的下表面與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曝氣箱(16)的內壁設置有過濾組件(20),所述過濾組件(20)的下方設置有曝氣組件(21),所述曝氣組件(21)卡接在曝氣箱(16)內壁的底部,所述曝氣箱(16)的右側面設置有水泵(22),所述水泵(22)的輸出端位于曝氣箱(16)內底部,所述水泵(22)的輸出端設置在集水箱(23)的上方,所述集水箱(23)的下表面與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內壁的下表面為傾斜設計,所述箱體(1)左側面的下方設置有排泥閥(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箱(16)的上表面卡接有三個通風網(18),所述曝氣箱(16)的上表面連通有進液管(17),所述曝氣箱(16)的上表面通過軸套設置有攪拌桿(19),所述攪拌桿(19)的頂端與傳動組件(9)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9)包括主動輪(91),所述主動輪(91)的下表面與驅動組件(8)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主動輪(91)通過傳動帶(92)與從動輪(93)傳動連接,所述從動輪(93)的下表面與攪拌桿(19)的頂端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8)包括電機(82),所述電機(82)機身的右側面與防護罩(5)內壁的右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電機(82)的底端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81),所述主動齒輪(81)與從動齒輪(10)嚙合,所述電機(82)的頂端與主動輪(9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內設置有大孔活性炭吸附填料,所述曝氣箱(16)的背面設置有排渣閥(26)和排水閥(27),所述排渣閥(26)位于過濾組件(20)的上方,所述排水閥(27)位于過濾組件(20)的下方。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23)的正面設置有刻度條,所述集水箱(23)的頂部設置有蓋板(25),且集水箱(23)右側面的下方設置有支管(24)。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組件(21)包括氣泵(213),所述氣泵(213)的下表面與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氣泵(213)的輸出端通過氣管(212)與曝氣盤(211)的下表面相連通,所述曝氣盤(211)卡接在曝氣箱(16)內底部。

發(fā)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解決了在對污水進行處理過程中,大多通過一體式的過濾設備對污水進行過濾凈化再排出實用,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污水中所存在雜質在長時間的累計,易對過濾網板及格柵造成堵塞情況,且清理不便,同時沉淀池內積聚較大污物通過直接進行排放也易對管道造成堵塞,維護成本較大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大孔型生態(tài)結構,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下表面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盒體,所述盒體的左側設置有進水斗,所述盒體的上表面與防護罩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盒體內壁卡接有避水軸承,所述避水軸承內套接有齒圈,所述齒圈的下表面與鏤空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齒圈內設置有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的右側面與防護罩內壁的右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驅動組件與從動齒輪相嚙合,所述從動齒輪內卡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通過軸套與防護罩內壁的上表面卡接。

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與研磨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研磨桿位于鏤空板的上方,所述箱體的右側面通過連接管與曝氣箱的左側面相連通,所述曝氣箱的下表面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曝氣箱的內壁設置有過濾組件,所述過濾組件的下方設置有曝氣組件,所述曝氣組件卡接在曝氣箱內壁的底部,所述曝氣箱的右側面設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輸出端位于曝氣箱內底部,所述水泵的輸出端設置在集水箱的上方,所述集水箱的下表面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方案:所述箱體內壁的下表面為傾斜設計,所述箱體左側面的下方設置有排泥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曝氣箱的上表面卡接有三個通風網,所述曝氣箱的上表面連通有進液管,所述曝氣箱的上表面通過軸套設置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的頂端與傳動組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傳動組件包括主動輪,所述主動輪的下表面與驅動組件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主動輪通過傳動帶與從動輪傳動連接,所述從動輪的下表面與攪拌桿的頂端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電機,所述電機機身的右側面與防護罩內壁的右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電機的底端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所述電機的頂端與主動輪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方案:所述箱體內設置有大孔活性炭吸附填料,所述曝氣箱的背面設置有排渣閥和排水閥,所述排渣閥位于過濾組件的上方,所述排水閥位于過濾組件的下方。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集水箱的正面設置有刻度條,所述集水箱的頂部設置有蓋板,且集水箱右側面的下方設置有支管。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曝氣組件包括氣泵,所述氣泵的下表面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氣泵的輸出端通過氣管與曝氣盤的下表面相連通,所述曝氣盤卡接在曝氣箱內底部。

(三)有益效果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電機、鏤空板、主動齒輪、支撐桿、研磨桿、連接管和齒圈,在對污水處理中污水通過進水斗進入至盒體內,通過鏤空板的設置水可透過鏤空板進入箱體內,污水中的雜質則積存在鏤空板的上方,電機工作使其通過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旋轉,主動齒輪通過齒圈帶動鏤空板正轉,從動齒輪帶動研磨桿反轉,使研磨桿與鏤空板的旋轉方向相反實現(xiàn)對雜質的研磨工作,使雜質研磨至一定大小時可穿過鏤空板進入箱體內,相較于傳統(tǒng)將污水直接灌入箱體的方式,該方案可對雜質進行研磨破碎,避免污水通過后續(xù)過濾后對過濾組件及各個連通管道造成堵塞情況,降低維護成本的同時提高對污水生態(tài)處理的效果。

2、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主動輪、從動輪、曝氣箱、曝氣盤、過濾組件、攪拌桿和大孔活性炭吸附填料,大孔活性炭吸附填料首先對污水進行預處理,吸附部分刺激性氣體及有害菌種,箱體中污水進行沉淀后液位上升一定高度后可通過連接管進入至曝氣箱,由于電機工作使其通過主動輪和傳動帶帶動從動輪旋轉,從動輪帶動攪拌桿進行旋轉,通過進液管加入藥液后對污水進行混合,同時氣泵工作使曝氣盤對污水進行曝氣混合,提高對污水的處理效果,且通過研磨桿與攪拌桿實現(xiàn)聯(lián)動工作,進一步降低運維成本。

3、本發(fā)明中,通過設置過濾組件、排泥閥、集水箱和支管,由于過濾組件位于曝氣盤上方,且部分雜質可積存在過濾組件上方,通過排渣閥可將雜質排出,水泵的輸入端位于過濾組件下方,只能對過濾后的污水進行回收,不影響曝氣箱持續(xù)對污水進行處理,提高污水處理效率,且箱體內壁底部為傾斜設計,使箱體內沉淀物易從排泥閥排出,通過集水箱與支管之間的相互配合,有效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收集,并且可通過支管對污水進行生態(tài)利用。

(發(fā)明人:匡運清;周正生;周四新)

相關推薦
項目深度追蹤
數據獨家提供
服務開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