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6.05.18
公開(公告)日2016.12.07
IPC分類號B01D21/02; B01D21/24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包括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下部向內(nèi)傾斜,斜板沉淀池內(nèi)部分別設置排泥管和曝氣管網(wǎng),排泥管傾斜設置,一端位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底部,另一端置于斜板沉淀池外部,曝氣管網(wǎng)一端置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另一端位于斜板沉淀池外部,且曝氣管網(wǎng)的外端連接壓縮氣源;曝氣管網(wǎng)包括位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底部水平放置的水平管及與水平管連接的豎直管,在豎直管的底端連接有一支管,支管的豎直段沿斜板沉淀池的側壁布置,支管的上端設置在斜板沉淀池出水口的下方并且在支管的頂端設置有電動控制閥門。本實用新型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充分的將沉淀池低的污泥團塊打散,方便及時的將污泥排出,有效防止板結。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下部向內(nèi)傾斜,斜板沉淀池內(nèi)部分別設置排泥管和曝氣管網(wǎng),排泥管傾斜設置,一端位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底部,另一端置于斜板沉淀池外部,曝氣管網(wǎng)一端置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另一端位于斜板沉淀池外部,且曝氣管網(wǎng)的外端連接壓縮氣源;曝氣管網(wǎng)包括位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底部水平放置的水平管及與水平管連接的豎直管,在豎直管的底端連接有一支管,支管的豎直段沿斜板沉淀池的側壁布置,支管的上端設置在斜板沉淀池出水口的下方并且在支管的頂端設置有電動控制閥門。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排泥管底部設置為斜錐形,并且通過支架固定在斜板沉淀池內(nèi)。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水平管與斜板沉淀池的底部平面呈5~10°的夾角設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曝氣管網(wǎng)底部分布有通氣孔。
說明書
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
背景技術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污泥,污泥在斜板沉淀池中沉淀,污水則從沉淀池上部溢流,從而實現(xiàn)固液分離。為保證溢流的污水濁度達標,需要經(jīng)常排泥。排泥靠污泥自流,部分污泥不能自流排出,污泥積累多了,會影響污水濁度,需要人工定期進行清理。清理污泥費時費力,經(jīng)常會影響正常的污水處理,而采用傳統(tǒng)的曝氣混流方式對重力及密度大的污泥沉積板塊起不到很好的打散和混勻效果。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吸輔助式污水池污泥排出機構,包括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下部向內(nèi)傾斜,斜板沉淀池內(nèi)部分別設置排泥管和曝氣管網(wǎng),排泥管傾斜設置,一端位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底部,另一端置于斜板沉淀池外部,曝氣管網(wǎng)一端置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另一端位于斜板沉淀池外部,且曝氣管網(wǎng)的外端連接壓縮氣源;曝氣管網(wǎng)包括位于斜板沉淀池內(nèi)底部水平放置的水平管及與水平管連接的豎直管,在豎直管的底端連接有一支管,支管的豎直段沿斜板沉淀池的側壁布置,支管的上端設置在斜板沉淀池出水口的下方并且在支管的頂端設置有電動控制閥門。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排泥管底部設置為斜錐形,并且通過支架固定在斜板沉淀池內(nèi)。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水平管與斜板沉淀池的底部平面呈5~10°的夾角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曝氣管網(wǎng)底部分布有通氣孔。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在對污水池底污泥曝氣操作時可以不定期的打開支管上的電動控制閥門,這時,沉淀池頂端的清水在氣壓作用下與曝氣流混合形成高壓水射流,能夠充分的將沉淀池低的污泥團塊打散,方便及時的將污泥排出,有效防止板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