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3.01
申請日:2021.09.28
分類號:C02F3/30(2006.01)I;C02F3/34(2006.01)I;B01J20/26(2006.01)I;B01J20/30(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農村污水處理方法。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1)將待處理的污水輸入至污水處理反應罐中;(2)向污水處理反應罐中投加污水處理劑;(3)在攪拌條件下進行厭氧處理;(4)厭氧處理結束后,在攪拌條件下進行好氧處理。步驟(2)中所述的污水處理劑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取吸附材料加入到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中浸泡5~10d,取出吸附材料即得所述的污水處理劑。該方法對COD、BOD、氨氮、總磷以及重金屬離子具有較好的去除能力;并且處理時間短,處理效率高,便于在農村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驟:(1)將待處理的污水輸入至污水處理反應罐中;(2)向污水處理反應罐中投加污水處理劑;(3)在攪拌條件下進行厭氧處理;(4)厭氧處理結束后,在攪拌條件下進行好氧處理。步驟(2)中所述的污水處理劑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取吸附材料加入到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中浸泡5-10d,取出吸附材料即得所述的污水處理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材料包含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的重量比為10-20:3-5: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的重量比為15:3: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材料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將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放入到0.5-1mol/L的硝酸鐵溶液中超聲攪拌3-5h;超聲結束后過濾取沉淀物即得所述的吸附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總重量用量與硝酸鐵溶液的體積用量比為1g:3-8mL;最優(yōu)選地,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總重量用量與硝酸鐵溶液的體積用量比為1g:5mL。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將污水處理菌加入到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混合均勻即得所述的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所述的污水處理菌與LB液體培養(yǎng)基的用量比為1g:5-10mL;最優(yōu)選地,所述的污水處理菌與LB液體培養(yǎng)基的用量比為1g:8mL。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材料與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的用量比為1g:10-15mL;最優(yōu)選地,吸附材料與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的用量比為1g:12mL。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厭氧處理時間為5-10h;步驟(4)中所述的好氧處理時間為5-8h;最優(yōu)選地,步驟(3)中所述的厭氧處理時間為8h;步驟(4)中所述的好氧處理時間為6h。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至少之一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農村污水處理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
(1)將待處理的污水輸入至污水處理反應罐中;
(2)向污水處理反應罐中投加污水處理劑;
(3)在攪拌條件下進行厭氧處理;
(4)厭氧處理結束后,在攪拌條件下進行好氧處理。
步驟(2)中所述的污水處理劑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取吸附材料加入到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中浸泡5-10d,取出吸附材料即得所述的污水處理劑。
本發(fā)明通過將污水輸入至反應罐中進行厭氧處理和好氧處理;在反應罐中進行反應無需修筑專門的污水處理設施,而且反應罐也可以靈活移動,占地面積小;因此,該方法適于在農村推廣應用。
此外,本發(fā)明還通過在反應罐中投加由全新方法制備得到的污水處理劑,該處理劑不僅對水中的COD、BOD、氨氮以及總磷的去除率高,而且對重金屬也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優(yōu)選地,所述的吸附材料包含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
進一步優(yōu)選地,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的重量比為10-20:3-5:1-3。
最優(yōu)選地,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的重量比為15:3:2。
優(yōu)選地,所述的吸附材料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將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放入到0.5-1mol/L的硝酸鐵溶液中超聲攪拌3-5h;超聲結束后過濾取沉淀物即得所述的吸附材料。
進一步優(yōu)選地,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總重量用量與硝酸鐵溶液的體積用量比為1g:3-8mL。
最優(yōu)選地,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總重量用量與硝酸鐵溶液的體積用量比為1g:5mL。
發(fā)明人經大量的研究表明,吸附材料由大孔樹脂、木質素以及碳納米管通過上述方法制備得到;其比僅僅采用單一的吸附材料大孔樹脂而言,可以大幅提高污水處理劑對COD、BOD、氨氮、總磷以及重金屬離子的去除能力。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的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將污水處理菌加入到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混合均勻即得所述的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所述的污水處理菌與LB液體培養(yǎng)基的用量比為1g:5-10mL。
最優(yōu)選地,所述的污水處理菌與LB液體培養(yǎng)基的用量比為1g:8mL。
進一步優(yōu)選地,吸附材料與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的用量比為1g:10-15mL。
最優(yōu)選地,吸附材料與含有污水處理菌的菌液的用量比為1g:12mL。
進一步優(yōu)選地,步驟(3)中所述的厭氧處理時間為5-10h;步驟(4)中所述的好氧處理時間為5-8h。
最優(yōu)選地,步驟(3)中所述的厭氧處理時間為8h;步驟(4)中所述的好氧處理時間為6h。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農村污水處理方法,該方法對COD、BOD、氨氮、總磷以及重金屬離子具有較好的去除能力;并且處理時間短,處理效率高,便于在農村推廣應用。
(發(fā)明人:伍軍;唐松;劉軍;劉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