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5.09.21
公開(公告)日2016.02.10
IPC分類號B01D21/02
摘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水質檢測器,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內腔、第一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一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沉淀池內腔、第二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二排污口,水質檢測器位于第二沉淀池側壁的頂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通過將多個污水沉淀設置和水質檢測設備有機結合為一體,整體結構簡單,節(jié)約占地面積,提高污水沉淀效率,提升水質檢測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保證了污水處理效果。
摘要附圖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水質檢測器,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內腔、第一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一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沉淀池內腔、第二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二排污口,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共用沉淀池中壁,第一沉淀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一連通管腔與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相連通,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二連通管腔與外部相連通,水質檢測器位于第二沉淀池側壁的頂端,水質檢測器包括水質檢測器本體和水質檢測棒,水質檢測棒插入第二沉淀池內腔上部,第一排污口位于第一沉淀池內腔下部,第二排污口位于第二沉淀池內腔下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通管腔和第二連通管腔內部設置單向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分別設置第一排污門和第二排污門。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橫截面為正方形或長方形。
說明書
一種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
背景技術
沉淀池是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污水的靜置沉淀和水質檢測是決定污水處理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廣泛應用的沉淀池主要為多組沉淀池的聯(lián)合應用,整個設備結構復雜,占地面積較大,且由于各組成之間的結合不夠緊密,影響污水沉淀效果,最終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污水沉淀效率高的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一體化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水質檢測器,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內腔、第一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一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沉淀池內腔、第二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二排污口,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共用沉淀池中壁,第一沉淀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一連通管腔與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相連通,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二連通管腔與外部相連通,水質檢測器位于第二沉淀池側壁的頂端,水質檢測器包括水質檢測器本體和水質檢測棒,水質探測棒插入第二沉淀池內腔上部,第一排污口位于第一沉淀池內腔下部,第二排污口位于第二沉淀池內腔下部。
所述第一連通管腔和第二連通管腔內部設置單向閥。
所述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分別設置第一排污門和第二排污門。
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橫截面為正方形或長方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將多個污水沉淀設置和水質檢測設備有機結合為一體,整體結構簡單,節(jié)約占地面積,提高污水沉淀效率,提升水質檢測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保證了污水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