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5.08.28
公開(公告)日2015.11.11
IPC分類號C02F11/14; C02F9/14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二沉池,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排泥口與污泥濃縮池連通,水解酸化池設置曝氣系統(tǒng),其曝氣主管包括曝氣縱管和曝氣橫管,曝氣橫管上設置有若干個分接口,每個分接口可拆卸安裝有曝氣豎管,該曝氣豎管的底部連接有兩根曝氣分管,各曝氣分管均平行設置,每個曝氣分管設置于生化填料的下方,每個曝氣分管上設置有若干個曝氣主孔,曝氣分管上套裝固定有膠套,該膠套設置有若干個曝氣微孔,生化填料的底部設置有脫膜沖刷管路。該污水處理系統(tǒng)可以有效的處理污水,無需清空水解酸化池即可維護或維修曝氣系統(tǒng),同時滿足曝氣量的情況下快速清除老化的生物膜。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 接觸氧化池和二沉池,所述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二沉 池通過一套污水輸送管路連通,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二沉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排泥 口,該排泥口通過排泥管道與污泥濃縮池連通,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 結(jié)構相同,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均包括具有容納污水的池體,該池體 上設置有若干對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之間安裝有若干串 生物載體,所述水解酸化池上還設置有曝氣系統(tǒng),該曝氣系統(tǒng)包括固定于水解 酸化池上的曝氣主管,所述曝氣主管包括設置于水解酸化池的其中一側(cè)邊的曝 氣縱管、與曝氣邊管垂直連通的橫跨水解酸化池的曝氣橫管,所述曝氣橫管上 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分接口,每個分接口可拆卸安裝有豎直設置的曝氣豎管,該 曝氣豎管的底部通過三通連接有兩根曝氣分管,曝氣分管的自由端封堵,各曝 氣分管均平行設置且曝氣分管與曝氣橫管垂直,每個曝氣分管設置于生化污水 池的底部且位于生化載體的下方,每個曝氣分管上設置有若干個曝氣主孔,曝 氣分管上套裝固定有膠套,該膠套將曝氣主孔包裹且膠套上設置有若干個曝氣 微孔,所述生化載體的底部設置有脫膜沖刷管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豎管 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段管和下段管,所述下段管處于生化污水處理池的污水液面 下方,所述上段管由污水液面的下方向上延伸與曝氣橫管的分接口可拆卸連接, 所述上段管的下端處在污水液面下25-35cm處,該上段管為不銹鋼管。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套與曝 氣分管之間的固定方式為:所述膠套套裝在曝氣分管上,膠套的一端縫合密封, 膠套的另一端通過不銹鋼管箍固定,膠套與曝氣分管之間設置有緩存空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脫膜沖刷 管路包括與曝氣縱管連通的脫膜橫管,脫膜橫管上設置有截止閥,該脫膜橫管 上連通有脫膜豎管,該脫膜豎管一直延伸至生化污水處理池的池底,該池底設 置有脫膜底管,脫膜底管處于相鄰的曝氣分管之間,脫膜底管上設置有若干個 沖刷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刷孔包 括分別處于脫膜底管的左側(cè)和右側(cè)的左沖刷孔和右沖刷孔,左沖刷孔朝左偏斜 并朝上設置,右沖刷孔朝右偏斜并朝上設置,左沖刷孔和右沖刷孔相互錯開間 隔設置,左沖刷孔的軸線與豎直方向線的夾角為45°,右沖刷孔的軸線與豎直 方向線的夾角為45°。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濃縮 池包括濃縮池體,該濃縮池體上設置有污泥進入管道和污泥送出管道,污泥送 出管道上設置有污泥泵,濃縮池體上還設置有石灰水添加管和混凝劑添加管, 濃縮池體內(nèi)設置有曝氣攪拌管,該曝氣攪拌管與曝氣主管連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 池和接觸氧化池的池壁相鄰并成九方格分布,九個池中包括最左列的三個接觸 氧化池、最右列的三個水解酸化池和中間列的一個水解酸化池和兩個接觸氧化 池,水解酸化池位于最前側(cè),接觸氧化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水解酸化池的進 水口和出水口均成對接線分布。
8.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將多個排污單位收集的廢水送入到調(diào)節(jié)池中均質(zhì)水質(zhì);
B、利用水泵將調(diào)節(jié)池中已均質(zhì)的污水持續(xù)的送入到初沉池中進行初沉,沉 淀池的進水流量為100-250t/h,先向初沉池中添加濃度為25-30%的硫酸亞鐵溶 劑,硫酸亞鐵溶劑與初沉池中的廢水體積比為2.2-2.7‰,然后再向初沉池添加 4-7%的熟石灰水,熟石灰水與初沉池中的廢水體積比為12-14‰,廢水在初沉池 中沉淀反應時間3-7h;
C、利用水泵將初沉池中的上清液持續(xù)送入到水解酸化池中,初沉池的出水 流量為100-250t/h,利用污泥泵將初沉池的池底沉淀的污泥送入污泥濃縮池中;
D、污水在水解酸化池中進行生物膜法深入處理污水,水解酸化池中的生物 載體間距為12-14cm,并利用曝氣系統(tǒng)從載體下方曝氣,曝氣的氣水體積比為 5-10,當生物載體上附著的生物膜老化后,利用沖刷系統(tǒng)對已經(jīng)老化的生物膜沖 刷,強制脫膜;
E、經(jīng)水解酸化池處理后的廢水流入接觸氧化池中進一步深入處理,接觸氧 化池的生物載體間距為14-16cm,并利用可拆卸的曝氣分管持續(xù)曝氣,曝氣的氣 水體積比為18-22,;接觸氧化池的數(shù)量為4個或者5個,水解酸化池的數(shù)量為5 個或者4個且與接觸氧化池成九方格布置,接觸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的內(nèi)部水 流路線均為對角線流動,當接觸氧化池中的生物載體上附著的生物膜老化后, 利用脫膜沖刷管路對已經(jīng)老化的生物膜沖刷,強制脫膜;
F、經(jīng)接觸氧化池處理后的廢水按照流量為100-250t/h的輸送速度送入到二 沉池中,同時一部分廢水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中,向二沉池中添加0.5-1.5%PAC 溶液,PAC溶液與二沉池的廢水量的體積比為6-9‰,向二沉池中添加0.5-1.2 ‰的PAM溶液;PAM溶液與二沉池的廢水量的體積比為6-9‰,沉淀反應時間 6-14h,
G、二沉池的上清液排放,而二沉池的污泥送入污泥濃縮池中;
H、二沉池的污泥以及初沉池的污泥進入污泥濃縮池中濃縮后經(jīng)板式壓濾機 壓制泥餅。
9.如權利要求8中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濃縮池中污泥的濃縮方法為:將污泥濃縮池中的污泥調(diào)制成含水率為 95%的濕污泥,按照1.3-4Kg/m3的比例添加生石灰,曝氣攪拌反應30-60分鐘后, 再加入3.3-13.3L/m3的比例添加濃度為1‰的PAM水溶液曝氣攪拌反應10-15 分鐘。
10.如權利要求9中的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觸氧化池的曝氣分管與脫膜沖刷管路的脫膜分管相互間隔并平行等間距設 置,脫膜分管的沖刷氣流方向與豎直平面的夾角為45°。
說明書
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和污水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以及該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生物膜法水處理的曝氣系統(tǒng)一般都采用底部安裝膜曝氣盤的方法,這 樣的安裝方式使得在需要檢修時會異常麻煩,需要將整個生化池清空,造成系 統(tǒng)無法運行,同時檢修的成本也明顯增大。而同時,附著在生物載體上的老化 的生物膜只能通過加大曝氣盤的曝氣量進行沖刷,而生化污水處理池的后段需 要的曝氣量不高,因此,無法使用就增大曝氣量來沖刷老化的生物膜,這樣造 成污水處理效果降低。
另外,污水處理后殘留的污泥需要進行濃縮處理,而目前的污泥的濃縮方 式比較簡單,濃縮后的污泥送入到板式壓濾機壓濾時壓濾的周期長,壓濾效率 低,泥餅的含水量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該污水處理 系統(tǒng)不但可以有效的處理污水,而且無需清空水解酸化池即可維護或維修曝氣 系統(tǒng),同時可以滿足曝氣量的情況下快速清除老化的生物膜,加速新的生物膜 的生長,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方 法,該污水處理方法可以提高污水處理效果,使排放濃度達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 括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二沉池,所述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 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和二沉池通過一套污水輸送管路連通,調(diào)節(jié)池、初沉 池、二沉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排泥口,該排泥口通過排泥管道與污泥濃縮池連通, 所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結(jié)構相同,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均包 括具有容納污水的池體,該池體上設置有若干對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上固定 管和下固定管之間安裝有若干串生物載體,所述水解酸化池上還設置有曝氣系 統(tǒng),該曝氣系統(tǒng)包括固定于水解酸化池上的曝氣主管,所述曝氣主管包括設置 于水解酸化池的其中一側(cè)邊的曝氣縱管、與曝氣邊管垂直連通的橫跨水解酸化 池的曝氣橫管,所述曝氣橫管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分接口,每個分接口可拆卸 安裝有豎直設置的曝氣豎管,該曝氣豎管的底部通過三通連接有兩根曝氣分管, 曝氣分管的自由端封堵,各曝氣分管均平行設置且曝氣分管與曝氣橫管垂直, 每個曝氣分管設置于生化污水池的底部且位于生化載體的下方,每個曝氣分管 上設置有若干個曝氣主孔,曝氣分管上套裝固定有膠套,該膠套將曝氣主孔包 裹且膠套上設置有若干個曝氣微孔,所述生化載體的底部設置有脫膜沖刷管路。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曝氣豎管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段管和下段管,所 述下段管處于生化污水處理池的污水液面下方,所述上段管由污水液面的下方 向上延伸與曝氣橫管的分接口可拆卸連接,所述上段管的下端處在污水液面下 25-35cm處,該上段管為不銹鋼管。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膠套與曝氣分管之間的固定方式為:所述膠套 套裝在曝氣分管上,膠套的一端縫合密封,膠套的另一端通過不銹鋼管箍固定, 膠套與曝氣分管之間設置有緩存空間。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脫膜沖刷管路包括與曝氣縱管連通的脫膜橫管, 脫膜橫管上設置有截止閥,該脫膜橫管上連通有脫膜豎管,該脫膜豎管一直延 伸至生化污水處理池的池底,該池底設置有脫膜底管,脫膜底管處于相鄰的曝 氣分管之間,脫膜底管上設置有若干個沖刷孔。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沖刷孔包括分別處于脫膜底管的左側(cè)和右側(cè)的 左沖刷孔和右沖刷孔,左沖刷孔朝左偏斜并朝上設置,右沖刷孔朝右偏斜并朝 上設置,左沖刷孔和右沖刷孔相互錯開間隔設置,左沖刷孔的軸線與豎直方向 線的夾角為45°,右沖刷孔的軸線與豎直方向線的夾角為45°。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污泥濃縮池包括濃縮池體,該濃縮池體上設置 有污泥進入管道和污泥送出管道,污泥送出管道上設置有污泥泵,濃縮池體上 還設置有石灰水添加管和混凝劑添加管,濃縮池體內(nèi)設置有曝氣攪拌管,該曝 氣攪拌管與曝氣主管連通。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的池壁相鄰并成九方 格分布,九個池中包括最左列的三個接觸氧化池、最右列的三個水解酸化池和 中間列的一個水解酸化池和兩個接觸氧化池,水解酸化池位于最前側(cè),接觸氧 化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水解酸化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均成對接線分布。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的效果是:由于每個分接口可拆卸安裝有豎直 設置的曝氣豎管,該曝氣豎管的底部通過三通連接有兩根曝氣分管,曝氣分管的自 由端封堵,各曝氣分管均平行設置且曝氣分管與曝氣橫管垂直,每個曝氣分管設置 于生化污水池的底部且位于生化載體的下方,每個曝氣分管上設置有若干個曝氣主 孔,曝氣分管上套裝固定有膠套,該膠套將曝氣主孔包裹且膠套上設置有若干個曝 氣微孔,所述生化載體的底部設置有脫膜沖刷管路。因此,該生化污水處理池采用 可拆卸的曝氣分管,方便拆卸,無需清空池子內(nèi)的污水,保證正常處理的情況下進 行檢修更換曝氣分管,而曝氣分管上設置有膠套,利用曝氣微孔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微 小氣泡,滿足足夠的曝氣量,滿足好氧菌的需求。該污水處理系統(tǒng)曝氣和沖刷分離, 可以更好的脫膜,從而加速新的生物膜的生成,提高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能力。
又由于所述曝氣豎管包括相互連接的上段管和下段管,所述下段管處于生化污 水處理池的污水液面下方,所述上段管由污水液面的下方向上延伸與曝氣橫管的分 接口可拆卸連接,所述上段管的下端處在污水液面下25-35cm處,該上段管為不銹 鋼管。利用不銹鋼材質(zhì)制成的上段管可以提高耐腐蝕性。
又由于所述脫膜沖刷管路包括與曝氣縱管連通的脫膜橫管,脫膜橫管上設置有 截止閥,該脫膜橫管上連通有脫膜豎管,該脫膜豎管一直延伸至生化污水處理池的 池底,該池底設置有脫膜底管,脫膜底管處于相鄰的曝氣分管之間,脫膜底管上設 置有若干個沖刷孔。所述沖刷孔包括分別處于脫膜底管的左側(cè)和右側(cè)的左沖刷孔和 右沖刷孔,左沖刷孔朝左偏斜并朝上設置,右沖刷孔朝右偏斜并朝上設置,左沖刷 孔和右沖刷孔相互錯開間隔設置,左沖刷孔的軸線與豎直方向線的夾角為45°, 右沖刷孔的軸線與豎直方向線的夾角為45°。利用脫膜底管與曝氣分管間隔設置, 曝氣分管可以滿足曝氣需求,而需要對生化載體進行脫膜時,開啟脫膜底管,高壓 氣體從沖刷孔沖出沖刷生化載體,使老化的菌膜與生化載體脫離,這種脫膜方式壓 力大,脫膜效果好。
另外,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生物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 步驟
A、將多個排污單位收集的廢水送入到調(diào)節(jié)池中均質(zhì)水質(zhì);
B、利用水泵將調(diào)節(jié)池中已均質(zhì)的污水持續(xù)的送入到初沉池中進行初沉,沉 淀池的進水流量為100-250t/h,先向初沉池中添加濃度為25-30%的硫酸亞鐵溶 劑,硫酸亞鐵溶劑與初沉池中的廢水體積比為2.2-2.7‰,然后再向初沉池添加 4-7%的熟石灰水,熟石灰水與初沉池中的廢水體積比為12-14‰,廢水在初沉池 中沉淀反應時間3-7h;
C、利用水泵將初沉池中的上清液持續(xù)送入到水解酸化池中,初沉池的出水 流量為100-250t/h,利用污泥泵將初沉池的池底沉淀的污泥送入污泥濃縮池中;
D、污水在水解酸化池中進行生物膜法深入處理污水,水解酸化池中的生物 載體間距為12-14cm,并利用曝氣系統(tǒng)從載體下方曝氣,曝氣的氣水體積比為 5-10;當生物載體上附著的生物膜老化后,利用沖刷系統(tǒng)對已經(jīng)老化的生物膜沖 刷,強制脫膜;
E、經(jīng)水解酸化池處理后的廢水流入接觸氧化池中進一步深入處理,接觸氧 化池的生物載體間距為14-16cm,并利用可拆卸的曝氣分管持續(xù)曝氣,曝氣的氣 水體積比為18-22,;接觸氧化池的數(shù)量為4個或者5個,水解酸化池的數(shù)量為5 個或者4個且與接觸氧化池成九方格布置,接觸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的內(nèi)部水 流路線均為對角線流動,當接觸氧化池中的生物載體上附著的生物膜老化后, 利用脫膜沖刷管路對已經(jīng)老化的生物膜沖刷,強制脫膜;
F、經(jīng)接觸氧化池處理后的廢水按照流量為100-250t/h的輸送速度送入到二 沉池中,同時一部分廢水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中,向二沉池中添加0.5-1.5%PAC 溶液,PAC溶液與二沉池的廢水量的體積比為6-9‰,向二沉池中添加0.5-1.2 ‰的PAM溶液;PAM溶液與二沉池的廢水量的體積比為6-9‰,沉淀反應時間 6-14h;
G、二沉池的上清液排放,而二沉池的污泥送入污泥濃縮池中;
H、二沉池的污泥以及初沉池的污泥進入污泥濃縮池中濃縮后經(jīng)板式壓濾機 壓制泥餅。
優(yōu)選的,所述污泥濃縮池中污泥的濃縮方法為:將污泥濃縮池中的污泥調(diào) 制成含水率為95%的濕污泥,按照1.3-4Kg/m3的比例添加生石灰,曝氣攪拌反 應30-60分鐘后,再加入3.3-13.3L/m3的比例添加濃度為1‰的PAM水溶液曝氣 攪拌反應10-15分鐘。
優(yōu)選的,接觸氧化池的曝氣分管與脫膜沖刷管路的脫膜分管相互間隔并平 行等間距設置,脫膜分管的沖刷氣流方向與豎直平面的夾角為45°。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的效果是:該污水處理方法利用硫酸亞鐵 和熟石灰水進行絡合反應,產(chǎn)生絮凝沉淀物,使初沉池中的一些雜質(zhì)隨絮凝沉 淀物一起初沉,而進入到水解酸化池中,利用兼氧性的微生物來處理將原有廢 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機物轉(zhuǎn)變?yōu)槿芙庑杂袡C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 續(xù)的好氧處理,而接觸氧化池中做進一步生化氧化,使有機物分解,而可拆卸 的曝氣分管提供曝氣,脫膜沖刷管路只用于脫膜,這樣可提高脫膜效果,也方 便清洗。
又由于所述污泥濃縮池中污泥的濃縮方法為:將污泥濃縮池中的污泥調(diào)制 成含水率為95%的濕污泥,按照1.3-4Kg/m3的比例添加生石灰,曝氣攪拌反應 30-60分鐘后,再加入3.3-13.3L/m3的比例添加濃度為1‰的PAM水溶液曝氣攪 拌反應10-15分鐘,含水量高的濕污泥經(jīng)過該方法調(diào)制后,可以極大的縮短了板 式壓濾機的壓濾時間,降低了泥餅的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