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2.08
申請日:2021.11.12
分類號:B09B3/30(2022.01)I;B09B3/35(2022.01)I;B09B3/40(2022.01)I;B09B3/60(2022.01)I;C02F3/34(2006.01)I;C02F3/00(2006.01)I;
C02F103/10(2006.01)N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該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以氰化尾礦為原料,按一定配比加入致孔劑、粘結(jié)劑、助溶劑、硅酸鈉、聚丙烯酰胺,充分攪拌均勻;S2將混合均勻的氰化尾礦漿壓濾、烘干、粉磨、造粒,制得生料顆粒;S3將生料顆粒焙燒制得熟料,再自然冷卻至室溫;S4將熟料顆粒洗凈后作為掛膜填料,進行降氰菌的掛膜和含氰廢水處理。該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能夠解決目前處理方法不能消減氰化尾礦的堆存量、處理成本較高的問題,從而達到消減氰化尾礦堆存量的同時凈化含氰廢水,實現(xiàn)氰化工藝兩種主要污染物的同步治理,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shù)的同時進行,以廢治廢,處理成本低的目的。
權(quán)利要求書
1.一種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S1在氰化尾礦漿中,分別按氰化尾礦干重的2~10%、2~10%、0.5~5%、0.1~2%、0.05~1%添加致孔劑、粘結(jié)劑、助溶劑、硅酸鈉、聚丙烯酰胺,充分攪拌均勻,使配好后的干料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與熔劑組分的質(zhì)量百分比分別為53%~79%、10%~25%與13%~26%;S2將混合均勻的氰化尾礦漿輸入到板框壓濾機壓濾,將壓濾的濾渣置于烘干機中烘干,然后將烘干后的濾渣輸送至粉磨機中進行粉磨,將粉磨后的物料輸送至造粒機內(nèi)進行造粒,制得生料顆粒;S3將生料顆粒置于爐窯中焙燒,首先在400~600℃區(qū)間預熱0.5~2h,然后升溫至800~1200℃區(qū)間焙燒0.5~2h,制得熟料顆粒,再將熟料顆粒自然冷卻至室溫;S4將熟料顆粒用水清洗干凈,作為填料置于生物濾池的反應柱內(nèi),加入含氰廢水、降氰菌液及營養(yǎng)劑進行菌種的曝氣掛膜,時間7~30d,待填料表層成功附著微生物膜后,將待處理的含氰廢水泵入生物濾池反應柱進行處理。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氰化尾礦漿中固體的質(zhì)量濃度為35%~55%。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致孔劑為炭粉、秸稈、石墨粉、粉煤灰、煤矸石、淀粉中的一種,所述致孔劑粒度小于0.2mm。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粘結(jié)劑為高嶺石、蒙脫石、水云母、莫來石、膨潤土、煤矸石、淤泥、工程渣土中的一種,所述粘結(jié)劑粒度小于0.2mm。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助溶劑為含鐵廢渣、黃鐵礦、玻璃粉、石灰石、氧化鋁、氧化鎂、硫酸亞鐵中的一種,所述助溶劑粒度小于0.2mm。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方式為:將聚丙烯酰胺配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0.1%~1%的溶液加入到氰化尾礦漿中。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烘干機為滾筒烘干機,烘干溫度為60~120℃,烘干后濾渣粉磨至細度小于0.2mm,造粒機為滾筒造粒機或圓盤造粒機,制得生料顆粒的粒徑為3-10mm。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爐窯為焙燒爐或回轉(zhuǎn)窯。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生物濾池為上流式反應池,池底設有布水裝置和曝氣裝置,曝氣裝置上方為熟料顆粒填料層,裝填量占反應池體積的1/5~4/5。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含氰廢水pH值為7.5~9.0,水溫為15~35℃,BOD5/CODcr>0.3,含氰廢水中重金屬離子濃度≤5mg/L。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營養(yǎng)劑為葡萄糖、碳酸銨和磷酸氫二鈉的混合劑,營養(yǎng)劑按保持廢水中BOD5:N:P的質(zhì)量比為100:5:1配制添加。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降氰菌液的菌種為熒光假單胞菌、惡臭假單胞菌、施氏假單胞菌、諾卡氏菌和芽孢桿菌中的2種以上組合菌群,菌種掛膜方式采取人工投加菌種掛膜,氣液比設定為1~5:1,溶解氧≥2mg/L。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相關技術(shù)中的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能夠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上述不足。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shù)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在氰化尾礦漿中,分別按氰化尾礦干重的2~10%、2~10%、0.5~5%、0.1~2%、0.05~1%添加致孔劑、粘結(jié)劑、助溶劑、硅酸鈉、聚丙烯酰胺,充分攪拌均勻,使配好后的干料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與熔劑組分的質(zhì)量百分比分別為53%~79%、10%~25%與13%~26%;S2將混合均勻的氰化尾礦漿輸入到板框壓濾機壓濾,將壓濾的濾渣置于烘干機中烘干,然后將烘干后的濾渣輸送至粉磨機中進行粉磨,將粉磨后的物料輸送至造粒機內(nèi)進行造粒,制得生料顆粒;S3將生料顆粒置于爐窯中焙燒,首先在400~600℃區(qū)間預熱0.5~2h,然后升溫至800~1200℃區(qū)間焙燒0.5~2h,制得熟料顆粒,再將熟料顆粒自然冷卻至室溫;S4將熟料顆粒用水清洗干凈,作為填料置于生物濾池的反應柱內(nèi),加入含氰廢水、降氰菌液及營養(yǎng)劑進行菌種的曝氣掛膜,時間7~30d,待填料表層成功附著微生物膜后,將待處理的含氰廢水泵入生物濾池反應柱進行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S1中氰化尾礦漿中固體的質(zhì)量濃度為35%~55%。
進一步的,所述S1中致孔劑為炭粉、秸稈、石墨粉、粉煤灰、煤矸石、淀粉中的一種,所述致孔劑粒度小于0.2mm。
進一步的,所述S1中粘結(jié)劑為高嶺石、蒙脫石、水云母、莫來石、膨潤土、煤矸石、淤泥、工程渣土中的一種,所述粘結(jié)劑粒度小于0.2mm。
進一步的,所述S1中助溶劑為含鐵廢渣、黃鐵礦、玻璃粉、石灰石、氧化鋁、氧化鎂、硫酸亞鐵中的一種,所述助溶劑粒度小于0.2mm。
進一步的,所述S1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方式為:將聚丙烯酰胺配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0.1%~1%的溶液加入到氰化尾礦漿中。
進一步的,所述S2中烘干機為滾筒烘干機,烘干溫度為60~120℃,烘干后濾渣粉磨至細度小于0.2mm,造粒機為滾筒造粒機或圓盤造粒機,制得生料顆粒的粒徑為3-10mm。
進一步的,所述S3中爐窯為焙燒爐或回轉(zhuǎn)窯。
進一步的,所述S4中生物濾池為上流式反應池,池底設有布水裝置和曝氣裝置,曝氣裝置上方為熟料顆粒填料層,裝填量占反應池體積的1/5~4/5。
進一步的,所述S4中含氰廢水pH值為7.5~9.0,水溫為15~35℃,BOD5/CODcr>0.3,含氰廢水中重金屬離子濃度≤5mg/L。
進一步的,所述S4中營養(yǎng)劑為葡萄糖、碳酸銨和磷酸氫二鈉的混合劑,營養(yǎng)劑按保持廢水中BOD5:N:P的質(zhì)量比為100:5:1配制添加。
進一步的,所述S4中降氰菌液的菌種為熒光假單胞菌、惡臭假單胞菌、施氏假單胞菌、諾卡氏菌和芽孢桿菌中的2種以上組合菌群,菌種掛膜方式采取人工投加菌種掛膜,氣液比設定為1~5:1,溶解氧≥2mg/L。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利用氰化尾礦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能夠解決目前處理方法不能消減氰化尾礦的堆存量、處理成本較高的問題,從而達到消減氰化尾礦堆存量的同時凈化含氰廢水,實現(xiàn)氰化工藝兩種主要污染物的同步治理,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shù)的同時進行,以廢治廢,處理成本低的目的。
(發(fā)明人:劉強;劉影;葉錦娟;朱軍章;遲崇哲;龍振坤;李哲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