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4.02.27
公開(公告)日2014.05.28
IPC分類號C02F9/04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重金屬廢水進入廢水集水池,進行水量、水質調節(jié)與均化;將集水池的廢水用水泵抽入管式混合反應裝置,依據(jù)廢水性質投加酸或堿,調節(jié)廢水pH,或投加沉淀劑,形成金屬化化合物固體微粒;經處理后的廢水進入管式過濾裝置,流出的清水回用或達標排放。本發(fā)明采用管道化處理方法占地面積小,維護簡便;不需要投加混凝劑和助凝劑,處理成本低,能實現(xiàn)廢水達標排放和回用兼得;增加管道數(shù)量就能滿足增容的需要,管理簡便。
權利要求書
1.一種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金 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重金屬廢水進入廢水集水池,進行水量、水質調節(jié)與均 化;
步驟二、將集水池的廢水用水泵抽入管式混合反應裝置,依據(jù)廢 水性質向管式混合反應裝置投加:酸或堿,調節(jié)廢水pH為7-9,使 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形成金屬氫氧化物固體微 粒;沉淀劑,使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沉淀劑結合,形成金屬化合物 固體微粒;
步驟三、經步驟二處理后的廢水進入管式過濾裝置,流出的清水 回用或達標排放。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驟三中流出的濃液進入濃縮池,并不斷循環(huán)過濾,待濃縮池固 液比達到5%時,進行脫水,泥餅無害化處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 于,脫水后的壓濾水返回到廢水集水池再進行處理。
說明書
一種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 法。
背景技術
經過近幾十年的運行和經驗積累,目前重金屬廢水處理廣泛采用的是化 學混凝沉淀法。
重金屬廢水首先進入廢水集水池,進行水量、水質調節(jié)與均化,將集水 池的廢水用水泵抽入反應池,同時投加酸或堿,調節(jié)廢水pH7-9(視不同重 金屬,pH有不同值)使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形成金屬 固體微粒,接著快速進入絮凝池后投加適量混凝劑和助凝劑(PAM),使前 期形成的金屬固體微粒,逐漸凝聚,從而使廢水在沉淀池里易自然沉降分離, 沉淀池上清液達標排放,而沉淀池底泥(污泥)經脫水機脫水,泥餅無害化 處置,壓濾水返回到廢水集水池再進行處理。
傳統(tǒng)廢水處理工藝的缺點:
1.處理工藝比較長,需要較大的占地面積,需要相當?shù)膭趧恿氖聫U水 的處理及操作。
2.處理能力及負荷有限,當處理量增加時難以滿足處理要求,唯一的做 法就是新建池體設施以滿足增容擴展的需要。
3.處理排放只能滿足一般要求或較低的排放標準,對于越來越高的排放 要求難以適應。
4.處理過程中混凝劑和助凝劑是必須添加的物質,而助凝劑的過量添加 是制約廢水回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5.懸浮物的難以控制也是傳統(tǒng)工藝難以適應廢水回用的另一個因素。
6.鑒于場地設施等原因,設備維護保養(yǎng)比較繁瑣,較為耗費勞動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旨在解決傳統(tǒng) 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存在的處理流程長,占地面積大、額外添加混凝劑和助凝 劑、運行管理成本高、難于適應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要求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重金屬廢水進入廢水集水池,進行水量、水質調節(jié)與均化;
步驟二、將集水池的廢水用水泵抽入管式混合反應裝置,依據(jù)廢水性質 向管式混合反應裝置投加:(1)酸或堿,調節(jié)廢水pH7-9,使廢水中的重 金屬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形成金屬氫氧化物固體微粒;(2)沉淀劑, 使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沉淀劑結合,形成金屬化合物固體微粒;
步驟三、經步驟二處理后的廢水進入管式過濾裝置,流出的清水回用或 達標排放;
進一步,步驟三中流出的濃液進入濃縮池,并不斷循環(huán)過濾,待濃縮池 固液比達到5%時,進行脫水,泥餅無害化處置。
進一步,脫水后的壓濾水返回到廢水集水池再進行處理。
效果匯總
本發(fā)明的重金屬廢水管道化處理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1、處理成本低,產水質量高。在不投加混凝劑和助凝劑的條件下,可 以做到重金屬離子的高效去除和低濃度有機物的部分去除,實現(xiàn)廢水達標排 放和回用兼得。
2、占地面積小,可以進行集約式的管理。系統(tǒng)的運行、清洗、檢測等 都集中裝配在一套設備上,不僅省空間,同時滿足高智能化、維護簡便的需 要。
3、使用壽命長,維護簡便。該技術正常的使用壽命至少在3年以上。
管道系統(tǒng)維護清洗非常簡便,清洗后通量恢復迅速,產水率高。
4、滿足增容的需要。隨產能的擴大,增容的系統(tǒng)只需要增加管道的數(shù) 量,不需要增加空間,不僅節(jié)省了用地,同時便于彈性化管理。
5、模塊化、制作簡單方便。無論對何種類的廢水,做好完備的分流方 案后,本發(fā)明都是以調節(jié)+反應+過濾形式完成的,可以做到良好的排放及高 標準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