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5.09.30
公開(公告)日2017.01.11
IPC分類號C02F1/30; C02F1/24; C02F1/40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泡輔助分離式微波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與靜態(tài)混合管連接的微波反應器,微波反應器帶有進泥口、排渣口及出水口,微波反應器中設置有微波管,微波反應器中設置有相互橫向平行的上隔板及下隔板,上隔板與下隔板相間布置;上隔板的上端與微波反應器的內(nèi)頂部固連,其下端與微波反應器的底面帶有導流間距;下隔板的下端與微波反應器的內(nèi)底部固連,其上端與微波反應器的頂面帶有導流間距;微波管包括間隔縱向平行安裝于所述上隔板上的上微波管及間隔縱向平行安裝于所述下隔板上的下微波管,上微波管的上端連接上導管,下微波管的下端連接下導管;所述上隔板與下隔板上分別間隔設置有導流孔。
摘要附圖
![](/Tech/UploadFiles_4082/201804/2018040415461355.png)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氣泡輔助分離式微波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與靜態(tài)混合管(1)連接的微波反應器(2),微波反應器(2)帶有進泥口(3)、排渣口(4)及出水口(5),微波反應器(2)中設置有微波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反應器(2)中設置有相互橫向平行的上隔板(7)及下隔板(8),上隔板(7)與下隔板(8)相間布置;上隔板(7)的上端與微波反應器(2)的內(nèi)頂部固連,其下端與微波反應器(2)的底面帶有導流間距;所述下隔板(8)的下端與微波反應器(2)的內(nèi)底部固連,其上端與微波反應器(2)的頂面帶有導流間距;所述微波管(6)包括間隔縱向平行安裝于所述上隔板(7)上的上微波管(61)及間隔縱向平行安裝于所述下隔板(8)上的下微波管(62),上微波管(61)的上端連接上導管(9),下微波管(62)的下端連接下導管(10);所述上隔板(7)與下隔板(8)上分別間隔設置有導流孔(11);所述微波反應器(2)的底部安裝有氣泡管(12),氣泡管(12)的上側(cè)壁均布有氣孔。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泡輔助分離式微波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反應器(2)的頂部角處帶有向上延伸的矩形結構的排水腔(21),排水腔(21)與出水口(5)連接。
說明書
氣泡輔助分離式微波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含油污水的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含油污水、污泥一般是由水包油(o/w)、油包水(w/o)以及懸浮固體組成的穩(wěn)定的懸浮乳狀液體系,且污染物成分多為難生物降解物質(zhì),因此它們的處理一直是水處理行業(yè)中的難題。利用微波催化處理生活污水目前在工程上已有應用,但技術尚不成熟;微波技術用于工業(yè)廢水處理目前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而用于處理含油污泥尚未見報導。另外,已有微波水處理設備中,微波反應器中無導流隔板,采用整體微波處理,其缺點是處理不徹底,處理時間較長,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申請人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氣泡輔助分離式微波污水處理裝置,其采用隔板結構,實現(xiàn)污泥的連續(xù)分隔微波處理,其大大縮短了處理時間,提高了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方案:
包括與靜態(tài)混合管連接的微波反應器,微波反應器帶有進泥口、排渣口及出水口,微波反應器中設置有微波管,所述微波反應器中設置有相互橫向平行的上隔板及下隔板,上隔板與下隔板相間布置;上隔板的上端與微波反應器的內(nèi)頂部固連,其下端與微波反應器的底面帶有導流間距;所述下隔板的下端與微波反應器的內(nèi)底部固連,其上端與微波反應器的頂面帶有導流間距;所述微波管包括間隔縱向平行安裝于所述上隔板上的上微波管及間隔縱向平行安裝于所述下隔板上的下微波管,上微波管的上端連接上導管,下微波管的下端連接下導管;所述上隔板與下隔板上分別間隔設置有導流孔;所述微波反應器的底部安裝有氣泡管,氣泡管的上側(cè)壁均布有氣孔。
所述微波反應器的頂部角處帶有向上延伸的矩形結構的排水腔,排水腔與出水口連接。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采用隔板結構,實現(xiàn)污泥的連續(xù)分隔微波處理,其大大縮短了處理時間,提高了效率;隔板上設置導流孔結構,便于導流減壓,避免污泥粘附,提高導流效果;采用氣泡輔助分離,避免污泥堵塞導流孔,進一步避免其附著與隔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