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5.10.09
公開(公告)日2015.12.02
IPC分類號C02F3/08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污水處理池的導流墻前端池壁相貼合,后端與池壁有空隙,導流墻一側為進水口,另一側為出水口,出水口前設有攔截墻,攔截墻中部設有排水孔,其上罩有筒式攔截網(wǎng),攔截墻上端開設有排料槽,攔截墻前設有一組小功率潛水推流器,攔截墻后部通過隔板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填料平臺,填料及水被推送至填料平臺,下部為排水腔,污水進入排水腔然后排出污水處理池;每個排水孔還設有一個檢修井,填料平臺處的導流墻設有缺口,使得填料平臺和進水口的一端相連通形成池內循環(huán)。本發(fā)明結合和流向設計合理,不會出現(xiàn)局部堵塞,節(jié)省材料,水流緩慢不會出現(xiàn)死角堆積,運行成本低,適用于污水處理中填料循環(huán)控制。
權利要求書
1.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污水處理池內的導流墻,污水處理池內設有一個 進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導流墻沿污水處理池的長度方向設置,導流墻的前端貼合于 前池壁,導流墻后端與后池壁保持間距,進水口設置于導流墻前端的一側,出水口設置于導 流墻前端的另一側,出水口前設有一道攔截墻,攔截墻中部設有排水孔,排水孔上罩有筒式 攔截網(wǎng),攔截墻上端開設有排料槽,攔截墻前設有一組小功率潛水推流器,攔截墻后部通過 一個隔板分成上下兩部分,隔板上方為填料平臺,小功率潛水推流器將填料及水推送至填料 平臺,隔板下方為排水腔,污水通過排水孔進入排水腔然后排出污水處理池;填料平臺上設 有檢修井,檢修井與排水孔相對應,檢修井上端高于污水液面,檢修井下方與排水腔相連通; 填料平臺處的導流墻設有缺口,使得填料平臺和進水口的一端相連通形成池內循環(huán)。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處理池的 長寬比為3-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攔截網(wǎng)上 開設有小孔,小孔孔徑小于填料直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攔截網(wǎng)數(shù) 量為2-8個,均勻分布在攔截墻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攔截網(wǎng)的 長徑比為3-1.5。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填料平臺和排水 腔后方還設有填料緩存腔,填料緩存腔處的導流墻上也開設缺口,使填料緩存腔與進水口相 連通形成池內循環(huán)。
說明書
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針對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MBBR工藝,在水中放置一定比例的生物懸浮填料,填料上附著有生 物膜,對污水進行凈化。污水持續(xù)從進水口流入池中,在池中沿導向流動一段時間從出水口 排出,在這段時間內,污水經(jīng)填料上的生物膜載體進行分解凈化,填料需要一直保留在池中 循環(huán)流動,F(xiàn)有技術中為了保持污水的持續(xù)進出和填料的循環(huán)流動,采取的疏導型污水處理 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如圖1所示,在池中設置一道導流墻,導流墻前后兩端都與池壁保持間隙,污 水整體上就繞導流墻持續(xù)的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一般通過大功率潛水推流器推動水流。池 壁寬度方向上設有進水口,與進水口相對的寬度方向上另一端設有出水口,這樣可以使水流 的路徑最長,得到最佳凈化效果。為了攔截住填料,在出水口處設置一道板式攔截網(wǎng),一般 由金屬材料制成,其上開設排水孔,排水口直徑小于填料,處理后污水通過排水孔排出,填 料被攔截,被攔截的填料跟隨池內水流的流向繼續(xù)繞導流墻轉動。但是,采用板式攔截網(wǎng)與 大功率潛水推流器這個組合,有以下不足之處:
1、在板式攔截網(wǎng)的中后段,由于潛水推進器的推力變小而導致填料不能夠被推離攔截網(wǎng), 填料會堵塞在此處;
2、當填料在攔截網(wǎng)中后段堆積,污水則從攔截網(wǎng)的前端流出,從而減少了污水在池內的 停留時間,造成短流,從而導致出水超標;
3、為了避免上述填料的堆積,則需要使用更大功率的推進器,加大填料在池內移動速度, 致使填料與墻體之間、填料與槳葉之間互相磨損嚴重;
4、采用大功率潛水推流器,能耗高,運行成本增加;
5、填料在潛水推進器形成的流場死角堆積;
6、由于板式攔截網(wǎng)的物理特性原因,其抗彎拉強度小,易變形,故在設計時,必須采用 較小的過孔流速,所以使得攔截網(wǎng)的面積要大,成本較高。
因此采用板式攔截及疏導系統(tǒng)能耗高、可靠性差,不能滿足MBBR處理工藝的需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耗低、設備損耗小并且徹底解決填料局部堵塞現(xiàn) 象的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疏導型污水處理填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污水處理池內的導流墻, 污水處理池內設有一個進水口和出水口,導流墻沿污水處理池的長度方向設置,導流墻的前 端貼合于前池壁,導流墻后端與后池壁保持間距,進水口設置于導流墻前端的一側,出水口 設置于導流墻前端的另一側,出水口前設有一道攔截墻,攔截墻中部設有排水孔,排水孔上 罩有筒式攔截網(wǎng),攔截墻上端開設有排料槽,攔截墻前設有一組小功率潛水推流器,攔截墻 后部通過一個隔板分成上下兩部分,隔板上方為填料平臺,小功率潛水推流器將填料及水推 送至填料平臺,隔板下方為排水腔,污水通過排水孔進入排水腔然后排出污水處理池;填料 平臺上設有檢修井,檢修井與排水孔相對應,檢修井上端高于污水液面,檢修井下方與排水 腔相連通;填料平臺處的導流墻設有缺口,使得填料平臺和進水口的一端相連通形成池內循 環(huán)。
污水處理池的長寬比為3-1。
筒式攔截網(wǎng)上開設有小孔,小孔孔徑小于填料直徑。
筒式攔截網(wǎng)數(shù)量為2-8個,均勻分布在攔截墻上。
筒式攔截網(wǎng)的長徑比為3-1.5。
在填料平臺和排水腔后方還設有填料緩存腔,填料緩存腔處的導流墻上也開設缺口,使 填料緩存腔與進水口相連通形成池內循環(huán)。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不會出現(xiàn)填料的局部堵塞;筒式攔截網(wǎng)相比板式攔截網(wǎng)結構要穩(wěn)定, 過孔流速可以提高,節(jié)省材料,成本低;采用低速小功率潛水推流器,故而也不存在填料與 墻體之間、填料與槳葉之間,運行成本低;池內整體水流緩慢,不會出現(xiàn)急速流場的現(xiàn)象, 所以也不會出現(xiàn)死角堆積。出水均勻布置,不會出現(xiàn)短流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