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水資源豐富,水域覆蓋面積達70.8%,但對于人類生存需要的淡水資源卻十分有限,僅僅占到不足0.3%,且具有區(qū)域分布的特征,東南地區(qū)淡水資源豐富,西北地區(qū)淡水資源匱乏。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多以及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淡水資源狀況不斷惡化,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日趨嚴重。國家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政策,給淡水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我國城市化發(fā)展加劇,城市生活用水及污水排放量逐漸加大,排放出的生活污水量增大,給污水處理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目前城市污水處理方法較多,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過濾等,部分城市污水處理管網設備老舊,基本配套設施完善不足,污水處理效果不達標,脫氮除磷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在傳統(tǒng)污水處理工藝及實施上有新的推進。膜分離技術作為當前新興水處理技術,具有諸多的優(yōu)點,被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張高旗等(2013)利用海水作為驅動液,分析了正滲透技術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1];崔迎等(2010)分析了正滲透膜分離技術的原理及特征,探討了制備提取液的相關工藝;李潔等(2017)分析了O-MD 集成工藝在海岸城市污水處理的性能指標,證實了該工藝具有高效的FO 汲取劑回收率,能較好的除去城市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劉曉靜等(2016)介紹了FO 工藝技術原理及方法,探討了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展望了FO 技術的未來發(fā)展。就目前研究及應用情況來看,膜分離技術具有污染低、能源消耗低、處理效果好的優(yōu)勢,且驅動液可以循環(huán)使用,降低了工藝成本。文章通過美國HTI 公司生產的TFC-ES正滲透膜設備,以海水作為驅動液,通過分析對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為正滲透膜在城市污水處理的應用提供借鑒。
1 實驗設備及分析流程
實驗設備包括設備支架、正滲透膜組件、塑料桶、電子天平、壓力計、溫度計、離心泵等,在膜組件中原料液和驅動液在膜兩邊進行錯流運行。膜材料為美國HTI 公司生產的TFC-ES正滲透膜設備,孔徑0.04µm,利益電子顯微鏡觀察膜表面類似于篩網較為粗糙,結構致密并具有多孔。
實驗原料液來源于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調節(jié)水池,產生于城市居民樓、地下排污系統(tǒng)、餐館及酒店等城市常見生活設施。一般生活污水在在排出口首先進行沉降,然后通過機械格柵過濾,去除掉大型固體顆粒雜質,然后泵送入調節(jié)水池中。對調節(jié)水池中污水進行水質化驗,結果見表1 所示。
驅動液來源于海水,使用前需要進行過濾,去除掉里面的雜質,對過濾后的驅動液進行水質分析。實驗過程參考《水與廢水檢測分析方法》,氨氮測定利用納式試劑法,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的測定利用分光光度法。并利用水通量、截留率、驅動溶液逆向滲透率來評價正滲透膜性能。
2 TFC-ES正滲透膜性能
對于正滲透膜而言在實施過程不同的朝向會給處理帶來不同的效果,由于污水中帶有大量污染物質,因此需要分析不同膜朝向對污水處理系統(tǒng)效果的影響。首選將正滲透膜活性層向原料液,支撐層向驅動液,各自體積皆為50L,實驗溫度為室溫28℃,流量控制為1L/min,實驗設計運行2h,分析過程每隔10 分鐘記錄一次驅動液下方電子天平讀數,并計算出水通量大小。并每隔10 分鐘在驅動液內進行取樣化驗測定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并計算透過量大小得到截留率(FO 模式)。然后再將正滲透膜活性層向驅動液,支撐層向原料液,重復進行實驗上述過程(PRO 模式)。
實驗結果見圖1 所示,觀察發(fā)現PRO 模式下初始水通量值相對較大,產生了外部濃度差極化和內部濃度差縮小的過程。
而FO 模式下活性層位于原料液一側,產生的是外部濃度差縮小和內部濃度差極化的過程。其中PRO 模式下水通量下降幅度較大,由于原料液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物極易進入支撐層中,但被正滲透膜致密層所阻隔,在膜孔中形成堵塞,造成正滲透膜孔隙通過性越來越差,內部濃度差逐漸加劇,產生了水通量急劇降低的過程。FO 模式下水通量降低較為平緩,這是由于活性層處于原料液一側,污染物被吸附于活性層表面,并被致密層阻隔,無法進入膜內部結構中,因此,在FO 模式下正滲透膜污染程度較低,水通量下降過程較為緩慢。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northcarolinalenders.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對于污染液中的氮的截留效果實驗分析結果,反應出PRO模式下的透過量大于FO 模式,FO 模式下正滲透致密層在污水一側,透過膜對氨氮透過性影響較大,造成實驗結束后水通量PRO模式大于FO模式。
3 結語
實驗過程得到的水通量大小以及正滲透膜內外流體濃度差極化效果,與流體動力學和污染溶液本身性質相關,本實驗僅僅是以固定流速來進行分析。整體實驗結果來看兩種模式下截留率都超過了90%,反應出具有較好的污水處理效果。(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