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东京热强奸精品_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_日韩男人的天堂_伊人中文无码综合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wǎng) >> 技術轉(zhuǎn)移 >> 正文

篩板絮凝池及水處理系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18-4-11 11:53:00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wǎng)

  申請日2015.09.02

  公開(公告)日2015.11.18

  IPC分類號B01D21/08; B01D21/01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絮凝效率高且絮凝效果好的篩板絮凝池及利用該篩板絮凝池構建的水處理系統(tǒng)。其中,篩板絮凝池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布置在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一個以上依次連通的廊道,廊道由若干豎井順序排列構成,及與豎井連通的排泥管路;在同一廊道內(nèi),相鄰布置的兩個豎井共用的壁為一篩板,相鄰的兩塊篩板上的篩孔區(qū)在垂向上相互交錯布置;沿水流在廊道中的流向,絮凝池的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劃分為2個以上的分段,每個分段內(nèi)有1個以上的豎井;沿水流的流向,篩板上篩孔的總面積在整體趨勢上為增加,以使水流流速在整體趨勢上為減小,有利于絮凝進行。

  摘要附圖

 

  權利要求書

  1.篩板絮凝池,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布置在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出水口之間一個以上依次連通的廊道,所述廊道由若干豎井順序排列構成,及與所述豎井連通的排泥管路;

  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所述廊道內(nèi),相鄰布置的兩個所述豎井共用的壁為一篩板,相鄰的兩塊所述篩板上的篩孔區(qū)在垂向上相互交錯布置;

  沿水流在所述廊道中的流向,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出水口之間劃分為2個以上的分段,每個所述分段內(nèi)有1個以上的所述豎井;

  位于上游的所述分段中的每塊所述篩板的篩孔的總面積小于位于下游的所述分段中的每塊所述篩板的篩孔的總面積;

  在同一所述分段中,位于上游的所述篩板的篩孔的總面積小于等于位于下游的所述篩板的篩孔的總面積。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篩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游的所述篩板的篩孔的總面積小于位于下游的所述篩板的篩孔的總面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篩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

  同一所述分段中的所有所述篩板的所述篩孔區(qū)完全相同。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篩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泥管路包括排泥管及與所述豎井的數(shù)量對應且與所述排泥管連通的排泥支管;

  所述排泥支管的進口端設置在所述豎井的底部,所述進口端安裝有用于防止泥水從所述排泥支管向所述豎井倒流的逆止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篩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泥管上安裝有用于控制該排泥管上所有排泥支管進行排泥的排泥閥門;

  所述排泥管在所述排泥閥門的下游還安裝有視鏡。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篩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

  同一根所述排泥管上,位于上游的所述排泥支管的管徑大于位于下游的所述排泥支管的管徑;

  同一根所述排泥管上的所有所述排泥支管的橫截面的總面積與該排泥管的橫截面面積之比為0.6至0.9;

  同一根所述排泥管上的所有所述排泥支管與該排泥管按泥水流向成小于90度角度斜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篩板絮凝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段的數(shù)量為3個,每個所述分段內(nèi)有3塊至5塊所述篩板;

  第一個所述分段中的所述篩板的篩孔的孔徑為25毫米至30毫米,第二個所述分段中的所述篩板的篩孔的孔徑為35毫米至40毫米,第三個所述分段中的所述篩板的篩孔的孔徑為45毫米至50毫米。

  8.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絮凝池及沉淀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池為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篩板絮凝池;

  所述篩板絮凝池的出水口與所述沉淀池的進水口相連通。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沿水流在所述篩板絮凝池中的流向,位于末端的所述廊道為末端廊道,所述末端廊道的出水口與所述沉淀池的進水口通過一個過渡段相連通;

  沿垂向,所述過渡段的中部設有一個傾斜布置的整流板;

  所述整流板的第一長邊端與所述過渡段中的一個側壁固定連接,沿所述第一長邊端指向所述整流板的第二長邊端,所述整流板的上板面逐漸向下傾斜;

  所述整流板的第一短邊端與所述過渡段中鄰近所述末端廊道的出水口的側壁固定連接,所述整流板的第二短邊端與所述過渡段中遠離所述末端廊道的出水口的側壁之間形成有過水口;

  所述第二長邊端與所述過渡段中遠離所述第一長邊端的側壁間形成有排泥間隙。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泥間隙的水平寬度為30毫米至50毫米;

  所述過渡段與所述沉淀池由池壁分隔,所述池壁的下部設有若干沿水平方向均布的過水孔,所述過水孔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過水孔的下側面沿水流方向向下傾斜45度角至60度角;

  所述整流板的上板面與所述池壁之間的夾角為15度至45度。

  說明書

  篩板絮凝池及水處理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對水中雜質(zhì)進行絮凝的裝置,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篩板絮凝池及采用該篩板絮凝池構建的水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水處理是一種通過物理、化學等方法去除原水中雜質(zhì)的過程,絮凝處理作為水處理的重要步驟,通常是往原水中添加絮凝劑,通過絮凝劑對雜質(zhì)粒子的吸附作用,使相互結合一起的粒子不斷地聚集形成絮凝團,絮凝團在隨水流流動的過程中沉淀,達到去除原水中雜質(zhì)的目的。

  絮凝池作為水處理過程中進行絮凝的裝置,通常是通過在具有廊道的池中設置隔板、柵條等構件,使水流在廊道中曲折流動,以延長原水在絮凝池中的流動路程,并提供水力攪拌以促進水的紊動,增加雜質(zhì)粒子間相互結合的幾率,促進絮凝。采用隔板、柵條等構件的絮凝池通常由于水力攪拌不足,顆粒相互結合絮凝的幾率偏小,形成的絮凝團偏小,不利于后續(xù)沉淀。

  而對于機械攪拌型絮凝池,由于機械攪拌會使處于不同反應階段的藥劑混合在一起,打亂自然絮凝順序,甚至會打碎絮凝團,降低絮凝效果。

  公告號為CN202864980U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上下往復式混合反應池處理系統(tǒng),即水處理系統(tǒng),其包括加藥設備、反應池、布水池、排泥系統(tǒng)、布水系統(tǒng)及沉淀池。其中的反應池,即絮凝池的一側上設有進水口,相對的另一側上設有出水口,由擋水墻將整個反應池分隔成若干區(qū)域,擋水墻上設有過水孔,使原水在反應池的不同區(qū)域之間的流動方式為上下往復式。該反應池與機械攪拌型絮凝池相比,由于原水在絮凝池中為上下往復式流動,使原水和絮凝劑在水力作用下進行自然混合,可減少機械投入,故障率較低,但是該反應池的絮凝效率仍不盡理想。

  此外,現(xiàn)有絮凝池通常是采用穿孔管串聯(lián)多個豎井的方式構建排泥管路,以將沉淀于豎井底部排泥斗內(nèi)的污泥排出絮凝池,在絮凝過程中通常會出現(xiàn)短流問題,不利于絮凝的進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絮凝的篩板絮凝池;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排泥管路出現(xiàn)短流的篩板絮凝池;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上述篩板絮凝池構建的水處理系統(tǒng)。

  為了實現(xiàn)上述主要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篩板絮凝池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布置在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一個以上依次連通的廊道,廊道由若干豎井順序排列構成,及與豎井連通的排泥管路。在同一廊道內(nèi),相鄰布置的兩個豎井共用的壁為一篩板,相鄰的兩塊篩板上的篩孔區(qū)在垂向上相互交錯布置。沿水流在廊道中的流向,篩板絮凝池的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劃分為2個以上的分段,每個分段內(nèi)有1個以上的豎井。位于上游的分段中的每塊篩板上篩孔的總面積小于位于下游的分段中的每塊篩板上篩孔的總面積;在同一分段中,位于上游的篩板篩孔的總面積小于等于位于下游的篩板篩孔的總面積。

  由以上方案可見,由于水流在廊道中上下翻騰行進,為絮凝提供了水力攪拌,水流進入篩孔時,流道收縮,有利于雜質(zhì)粒子的碰撞,通過篩孔后流道擴大,促進了水流紊動,更有利于絮凝的進行,提高了絮凝效率。由于篩板豎置,與現(xiàn)有平置的柵條及網(wǎng)格型絮凝池相比,更不易發(fā)生篩孔堵塞;沿水流在廊道中的流向,每塊篩板上篩孔的總面積在總體趨勢上為增加,使水流流速的總體趨勢為減小,有利于后續(xù)不斷增大的絮凝團在穿過篩孔時保持完整及沉淀至豎井底部,以提高絮凝效果。

  一個具體的方案為位于上游的篩板上篩孔的總面積小于位于下游的篩板上篩孔的總面積。使水流的流速逐漸減小,更有利于絮凝。

  另一個具體的方案為同一分段中的所有篩板上的篩孔區(qū)完全相同。這使得在基本能夠滿足絮凝效果的前提下,便于在同一分段中的篩板批量制造,降低制造成本。

  為了實現(xiàn)上述另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再一個具體的方案是上述方案中的排泥管路包括排泥管及與豎井的數(shù)量對應且與排泥管連通的排泥支管。排泥支管的進口端設置在豎井的底部,每根排泥支管的進口端安裝有用于防止泥水從排泥支管向豎井倒流的逆止閥。該逆止閥能有效地防止排泥管路出現(xiàn)短流。

  一個更具體的方案為排泥管上安裝有用于控制該排泥管上所有排泥支管進行排泥的排泥閥門。沿泥水在排泥管中的流向,排泥管在排泥閥門的下游還安裝有視鏡。便于通過排泥閥門控制排泥時間及周期,并可通過視鏡觀察排泥管中泥水的顏色,進而判斷水中的含泥量,從而根據(jù)不同水質(zhì)及不同季節(jié)調(diào)整排泥周期及排泥時間,以節(jié)約排泥用水,尤其是對于采用排泥總管匯總排泥的排泥管路。

  另一個更具體的方案為在同一根排泥管上,位于上游的排泥支管管徑大于位于下游的排泥支管管徑;同一根排泥管上的所有排泥支管的橫截面的總面積與該排泥管的橫截面面積之比為0.6至0.9;同一根排泥管上的所有排泥支管與該排泥管按泥水流向成小于90度角度斜接。有效地保證各排泥支管能夠以基本相同的流量進行均勻地向排泥管排泥。

  優(yōu)選的方案為在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劃分為三個分段,每個分段內(nèi)有3塊至5塊篩板。第一個分段中各篩板篩孔的孔徑為25毫米至30毫米,第二個分段中各篩板篩孔的孔徑為35毫米至40毫米,第三個分段中各篩板篩孔的孔徑為45毫米至50毫米。這樣,從各分段為基本單元的角度來看,每個單元的篩孔的孔徑是依次增大的,符合絮凝團體積逐漸增大的規(guī)律。

  為了實現(xiàn)上述再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絮凝池及沉淀池。其中,絮凝池采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的篩板絮凝池,篩板絮凝池的出水口與沉淀池的進水口相連通。該水處理系統(tǒng)具有上述對應技術方案所具有的絮凝效果,提高該水處理系統(tǒng)進行水處理的效果。

  具體的方案為上述篩板絮凝池的末端廊道出水口與沉淀池進水口通過一個過渡段相連通,該末端廊道為沿水流在篩板絮凝池中的流向上位于末端的一個廊道;沿垂向,該過渡段的中部設有一個傾斜布置的整流板;整流板的第一長邊端與過渡段中的一個側壁固定連接,沿整流板的第一長邊端指向其第二長邊端,整流板的上板面逐漸向下傾斜;整流板的第一短邊端與過渡段中鄰近末端廊道出水口的側壁固定連接,整流板的第二短邊端與過渡段中遠離末端廊道出水口的側壁之間形成有過水口;第二長邊端與過渡段中遠離整流板的第一長邊端的側壁間形成有排泥間隙。通過整流板將過渡段分為上下兩層空間,經(jīng)篩板絮凝池絮凝反應之后的水進入過渡段的上層空間,部分沉淀物沉淀至整流板上板面上,并沿斜向布置的整流板上板面滾落至過渡段底面;在過渡段中,水流大致沿橫向流動,而沉淀物大致沿垂向沉降運動,二者運動方向大致正交,更有利于沉淀物沉淀,提高水處理系統(tǒng)的處理效果。

  更具體的方案為整流板與過渡段側壁間的排泥間隙水平寬度為30毫米至50毫米;過渡段與沉淀池由池壁分隔,該池壁的下部設有若干沿水平方向均布的過水孔,過水孔的橫截面為矩形且其下側面沿水流方向向下傾斜45度角至60度角;整流板的上板面與池壁之間的夾角為15度至45度。位于過渡段下層空間中的水流通過均布在池壁下部的過水孔均布地流至沉淀池中進行沉淀,過水孔的下側面向下傾斜,可有效防止沉淀物堆積在過水孔的下側面上影響向沉淀池均勻布水。

相關推薦
項目深度追蹤
數(shù)據(jù)獨家提供
服務開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