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11.01
申請日:2022.09.26
分類號:C02F1/28(2006.01)I;B01D36/00(2006.01)I;C02F103/32(2006.01)N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大豆油生產(chǎn)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了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包括廢水箱和緩存箱,廢水箱內(nèi)設置有集液機構,集液機構包括吸附帶,輸送帶固定在吸附帶的兩側,輸送帶和吸附帶的下端套設有支撐滾軸,吸附帶和輸送帶的上端套設在濾液筒上,濾液筒內(nèi)具有空腔,空腔中架設有接水瓦,接水瓦的一端延長后與緩存箱銜接,輸送帶的表面與動力滾筒貼合,動力滾筒用于帶動輸送帶運轉;濾液筒的上方架設有擠壓裝置,擠壓裝置包括擠壓輥,吸附帶從擠壓輥和濾液筒之間穿過,本發(fā)明通過吸附帶對廢水箱內(nèi)的液體進行吸收,吸附帶在行進過程中經(jīng)過擠壓裝置,擠壓裝置將吸附帶吸附的液體擠出,通過濾液筒對擠出的液體進行收集后排入緩存箱內(nèi)。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包括廢水箱(1)和緩存箱(2),所述緩存箱(2)的頂部設置有進口端(3),所述緩存箱(2)的底部設置有出口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箱(1)內(nèi)設置有集液機構(5),所述集液機構(5)用于將廢水箱(1)內(nèi)的液體送入所述緩存箱(2)內(nèi),所述集液機構(5)包括濾液筒(6)、吸附帶(7)、輸送帶(8)和動力滾筒(9),所述輸送帶(8)固定在所述吸附帶(7)的兩側,所述輸送帶(8)和吸附帶(7)的下端套設有支撐滾軸(10),所述吸附帶(7)和輸送帶(8)的上端套設在所述濾液筒(6)上,所述濾液筒(6)內(nèi)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架設有接水瓦(11),所述接水瓦(11)的一端延長后與所述緩存箱(2)銜接,所述輸送帶(8)的表面與所述動力滾筒(9)貼合,所述動力滾筒(9)用于帶動所述輸送帶(8)運轉;所述濾液筒(6)的上方架設有擠壓裝置(12),所述擠壓裝置(12)包括擠壓輥(13),所述吸附帶(7)從所述擠壓輥(13)和所述濾液筒(6)之間穿過。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滾軸(10)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支撐滾軸(10)之間設置有支撐桿(14),所述支撐滾軸(10)與所述支撐桿(14)可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桿(14)水平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箱(1)上還設置有升降裝置(15),所述升降裝置(15)包括豎直滑軌(16)、升降氣缸(17)和導向桿(18),所述豎直滑軌(16)固定在所述廢水箱(1)的內(nèi)壁,所述豎直滑軌(16)內(nèi)滑動安裝有連接塊(19),所述支撐桿(14)與所述連接塊(19)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桿(18)滑動安裝在所述廢水箱(1)上,所述導向桿(18)的前端和所述升降氣缸(17)的前端通過連接板(20)與所述連接塊(19)固定連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機構(5)還包括延伸架(21),所述延伸架(21)的下端與所述支撐桿(14)固定連接,所述延伸架(21)的上端固定有卡套(22),所述濾液筒(6)的端部與所述卡套(22)可轉動連接,所述卡套(22)的內(nèi)圈固定有卡環(huán)(23),所述接水瓦(11)固定在所述卡環(huán)(23)上,所述動力滾筒(9)可轉動的安裝在所述延伸架(21)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裝置(12)還包括固定架(24)和活動架(25),所述固定架(24)與所述延伸架(21)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架(24)上開設有滑槽(26),所述活動架(25)滑動安裝在所述滑槽(26)內(nèi),所述擠壓輥(13)可轉動的安裝在所述活動架(25)上,所述固定架(24)的中部可轉動的安裝有調(diào)節(jié)螺桿(27),所述活動架(25)與所述調(diào)節(jié)螺桿(27)螺紋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架(25)上還安裝有擠壓電機(28)和蝸輪蝸桿機構(29),所述擠壓電機(28)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29)的蝸桿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所述擠壓輥(13)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29)的蝸輪共軸。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箱(1)的底部還設置有清淤機構(30),所述清淤機構(30)包括清淤氣缸(31)、連板(32)、聯(lián)動桿(33)和推板(34),所述清淤氣缸(31)固定在所述廢水箱(1)上,所述聯(lián)動桿(33)通過所述連板(32)與所述清淤氣缸(31)的活塞桿連接,所述聯(lián)動桿(33)上等間距設置有多個卡塊(35),所述卡塊(35)上可轉動的安裝有轉軸(36),所述廢水箱(1)的內(nèi)壁安裝有水平滑軌(37),所述轉軸(36)的兩端滑動安裝在所述水平滑軌(37)內(nèi),所述推板(34)的邊緣與所述轉軸(36)固定連接,所述卡塊(35)與所述推板(34)的一側抵接。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20)上還架設有防粘連機構(38),所述防粘連機構(38)包括上刮板(39)、下刮板(40)、連接柱(41)和彈簧(42),所述下刮板(40)固定在所述連接板(20)上,兩個連接柱(41)固定在所述下刮板(40)的兩端,所述上刮板(39)滑動安裝在所述連接柱(41)上,所述連接柱(41)的頂端具有擋塊(43),所述彈簧(42)抵接在所述擋塊(43)與所述上刮板(39)之間,所述吸附帶(7)從所述上刮板(39)和下刮板(40)之間穿過,所述吸附帶(7)與所述上刮板(39)和下刮板(40)抵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刮板(39)的表面還安裝有傾斜設置的擋板(44)。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需要對雜質(zhì)進行過濾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豆油生產(chǎn)廢水的回收裝置,包括廢水箱和緩存箱,所述緩存箱的頂部設置有進口端,所述緩存箱的底部設置有出口端,所述廢水箱內(nèi)設置有集液機構,所述集液機構用于將廢水箱內(nèi)的液體送入所述緩存箱內(nèi),所述集液機構包括濾液筒、吸附帶、輸送帶和動力滾筒,所述輸送帶固定在所述吸附帶的兩側,所述輸送帶和吸附帶的下端套設有支撐滾軸,所述吸附帶和輸送帶的上端套設在所述濾液筒上,所述濾液筒內(nèi)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架設有接水瓦,所述接水瓦的一端延長后與所述緩存箱銜接,所述輸送帶的表面與所述動力滾筒貼合,所述動力滾筒用于帶動所述輸送帶運轉;所述濾液筒的上方架設有擠壓裝置,所述擠壓裝置包括擠壓輥,所述吸附帶從所述擠壓輥和所述濾液筒之間穿過。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滾軸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支撐滾軸之間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滾軸與所述支撐桿可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桿水平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廢水箱上還設置有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包括豎直滑軌、升降氣缸和導向桿,所述豎直滑軌固定在所述廢水箱的內(nèi)壁,所述豎直滑軌內(nèi)滑動安裝有連接塊,所述支撐桿與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桿滑動安裝在所述廢水箱上,所述導向桿的前端和所述升降氣缸的前端通過連接板與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集液機構還包括延伸架,所述延伸架的下端與所述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延伸架的上端固定有卡套,所述濾液筒的端部與所述卡套可轉動連接,所述卡套的內(nèi)圈固定有卡環(huán),所述接水瓦固定在所述卡環(huán)上,所述動力滾筒可轉動的安裝在所述延伸架上。
優(yōu)選地,所述擠壓裝置還包括固定架和活動架,所述固定架與所述延伸架固定連接,所固定架上開設有滑槽,所述活動架滑動安裝在所述滑槽內(nèi),所述擠壓輥可轉動的安裝在所述活動架上,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可轉動的安裝有調(diào)節(jié)螺桿,所述活動架與所述調(diào)節(jié)螺桿螺紋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活動架上還安裝有擠壓電機和蝸輪蝸桿機構,所述擠壓電機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的蝸桿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所述擠壓輥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的蝸輪共軸。
優(yōu)選地,所述廢水箱的底部還設置有清淤機構,所述清淤機構包括清淤氣缸、連板、聯(lián)動桿和推板,所述清淤氣缸固定在所述廢水箱上,所述聯(lián)動桿通過所述連板與所述清淤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聯(lián)動桿上等間距設置有多個卡塊,所述卡塊上可轉動的安裝有轉軸,所述廢水箱的內(nèi)壁安裝有水平滑軌,所述轉軸的兩端滑動安裝在所述水平滑軌內(nèi),所述推板的邊緣與所述轉軸固定連接,所述卡塊與所述推板的一側抵接。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板上還架設有防粘連機構,所述防粘連機構包括上刮板、下刮板、連接柱和彈簧,所述下刮板固定在所述連接板上,兩個連接柱固定在所述下刮板的兩端,所述上刮板滑動安裝在所述連接柱上,所述連接柱的頂端具有擋塊,所述彈簧抵接在所述擋塊與所述上刮板之間,所述吸附帶從所述上刮板和下刮板之間穿過,所述吸附帶與所述上刮板和下刮板抵接。
優(yōu)選地,所述上刮板的表面還安裝有傾斜設置的擋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置有集液機構和擠壓裝置,通過集液機構的吸附帶對廢水箱內(nèi)的液體進行吸收,吸附帶在行進過程中經(jīng)過擠壓裝置,擠壓裝置將吸附帶吸附的液體擠出,通過集液機構的濾液筒對擠出的液體進行收集后排入緩存箱內(nèi)。
(發(fā)明人:李永杰;李昊錕;孫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