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3.08.20
公開(公告)日2015.03.18
IPC分類號C02F3/32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方法,具體的說是一種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污水經預處理后從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一端的配水渠通過配水系統(tǒng)向各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進行布水,污水在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內以水平和垂直復合流態(tài)流動,污水經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凈化后通過集水系統(tǒng)流入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另一端的集水渠內。本發(fā)明提高人工濕地系統(tǒng)的處理效率,降低建設成本,滿足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的實際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景觀等方面需求。
權利要求書
1.一種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經預處理 后從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一端的配水渠(4)通過配水系統(tǒng)(6)向各復合流 人工濕地單元進行布水,污水在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內以水平和垂直復合流 態(tài)流動,污水經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凈化后通過集水系統(tǒng)流入復合流人工濕 地單元另一端的集水渠(1)內。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系統(tǒng)包括設置于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上部的導流孔(9)和下部的集 水管(2),所述導流孔(9)和集水管(2)均與集水渠(1)連通,所述配水 系統(tǒng)(6)采用穿孔管的方式從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一端布水,凈化后的污水 通過導流孔(9)和/或集水管(2)流入集水渠(1)內。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管(2)位于集水渠(1)內的部分設有不同高度的出水管。
4.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包括濕地植物(3)、濕地填料床層(7)及防滲結構 (8),其中濕地填料床層(7)的上部種植濕地植物(3),所述濕地填料床層 (7)的底部設有防滲結構(8),污水與濕地填料床層(7)的基質和濕地植 物(3)的根系進行作用,實現污水的凈化。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濕地填料床層(7)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布水層、種植層、填料層、導淤層 及防滲層,所述導淤層內設倒膜管(5),所述倒膜管(5)與集水渠(1)連 通。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膜管(5)為丁字形結構。
7.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料層自下而上依次為夯實粘土、HDPE防水土工膜、粗砂、卵石、粗砂 及種植土。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卵石為三層,各層卵石的直徑自下而上依次為80-120mm、10-30mm、5-8mm。
9.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水層是由于開啟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上部的導流孔(9),使污水以上 升流態(tài)至種植層表面,形成濕地表面淹水狀態(tài)。
10.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濕地植物(3)為蘆葦、茭白和香蒲。
說明書
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方法,具體的說是一種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 理方法。
背景技術
人工濕地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生態(tài)型污水處理技術,以低投資、出 水水質好、抗沖擊力強、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等優(yōu)勢在我國逐漸受到重視。 此外,通過合理的植物選擇和景觀設計可增加綠地面積,改善和美化生態(tài)環(huán) 境,還能產出有一定收益的農產品來補充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人員與維護費 用。這項技術適合我國城鎮(zhèn)或者村鎮(zhèn)技術經濟水平,是城市、村鎮(zhèn)污水處理 的革新/替代技術之一。但是在北方地區(qū)寒冷的氣候條件使得該項技術的應用 受到一定的限制。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 方法。該方法提高人工濕地系統(tǒng)的處理效率,降低建設成本,滿足中小型污 水處理設施的實際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景觀等方面需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復合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方法,污水經預處理后從復合流人工 濕地單元一端的配水渠通過配水系統(tǒng)向各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進行布水,污 水在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內以水平和垂直復合流態(tài)流動,污水經復合流人工 濕地單元凈化后通過集水系統(tǒng)流入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另一端的集水渠內。
所述集水系統(tǒng)包括設置于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上部的導流孔和下部的集 水管,所述導流孔和集水管均與集水渠連通,所述配水系統(tǒng)采用穿孔管的方 式從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一端布水,凈化后的污水通過導流孔和/或集水管流 入集水渠內。所述集水管位于集水渠內的部分設有不同高度的出水管。
所述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包括濕地植物、濕地填料床層及防滲結構,其 中濕地填料床層的上部種植濕地植物,所述濕地填料床層的底部設有防滲結 構,污水與濕地填料床層的基質和濕地植物的根系進行作用,實現污水的凈 化。
所述濕地填料床層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布水層、種植層、填料層、導淤層 及防滲層,所述導淤層內設倒膜管,所述倒膜管與集水渠連通。所述倒膜管 為丁字形結構。所述填料層自下而上依次為夯實粘土、HDPE防水土工膜、粗 砂、卵石、粗砂及種植土。所述卵石為三層,各層卵石的直徑自下而上依次 為80-120mm、10-30mm、5-8mm。所述布水層是由于開啟復合流人工濕地單元 上部的導流孔,使污水以上升流態(tài)至種植層表面,形成濕地表面淹水狀態(tài)。 所述濕地植物為蘆葦、茭白和香蒲。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采用水平潛流與上升式復合垂直布水方式,水平潛流保證了人 工濕地冬季的正常運行,上升式垂直流則充分利用了植物根系功能,同時水 平潛流與上升式復合垂直布水方式能變換濕地內部的水力流態(tài),在植物的不 同生長季節(jié)進行交替使用,能夠做到最大空間上利用濕地的效能。上升式垂 直布水方式還能使得大部分懸浮物以及脫落的生物膜沉積在潛流濕地填料層 底部導淤層,便于導膜清淤。
2.本發(fā)明實現了濕地系統(tǒng)的干濕交替運行,能有效的控制旱生雜草的生 長,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