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浮法,即在含油污水中通入空氣(或天然氣)或設法使水中產(chǎn)生氣泡,使污水中粒徑為0.25~25μm的乳化油和分散在水中的懸浮顆粒粘附在氣泡上,隨氣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并加以回收,從而達到從含油污水去除油和懸浮物的目的,但是,有時要根據(jù)出水水質(zhì)的情況加入浮選劑或混凝劑,以便能使更多的氣泡粘附更多的油滴或懸浮顆粒,最大程度的提高除油率。
出水水質(zhì)對氣浮效果至關重要,要想得到好的氣浮效果,就必須認清氣浮過程,全面分析能夠引起出水水質(zhì)變化的因素。以下主要從溶氣壓力、停留時間、氣泡大小、絮凝劑種類與用量等因素進行分析。
溶氣壓力
溶氣壓力的高低決定產(chǎn)生氣泡的大小,從而影響出水水質(zhì)。在氣浮工藝中,一般將壓力控制在0.3~0.44MPa時產(chǎn)生所需氣泡的尺寸足以滿足氣浮需要。而且,較低的溶氣壓力可以降低電耗,節(jié)約成本。
停留時間
氣浮過程中,在不同的停留時間用不同的絮凝劑除油率也不同。何華等發(fā)現(xiàn),當在接觸式停留1.5~4.0min時,絮凝劑聚合氯化鋁的除濁率為20%左右,而絮凝劑硫酸鋁的除濁率只為12%左右。此外,停留時間并非越短或越長越好,針對不同的氣浮實驗,找到合理的停留時間,也會帶來好的氣浮效果。具體聯(lián)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northcarolinalenders.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氣泡大小
氣泡大小是氣浮效果的關鍵,不同尺寸氣泡由于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它們吸附油滴的能力也不相同。小氣泡浮升速度慢,容易捕捉油滴(尤其是小油滴),而大氣泡上浮速度快,易于捕捉大油滴。但是氣泡過大過小都不宜,如果氣泡太大,過快的浮升會使氣泡不容易吸附油滴,而且氣泡容易破裂,除油效果不好。氣泡過小,對釋放氣泡的裝置和壓力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也為處理含有過多小氣泡的浮渣帶來一定難度。一般認為,40μm左右的小氣泡在氣浮中比較穩(wěn)定。
氣水比
氣水比是氣浮的重要技術參數(shù)之一。增加污水中溶氣量,有利于氣浮過程的進行。但并非氣水比越大越好,就溶氣氣浮而言,溶于水中的氣體量受溫度、壓力等條件的影響,一般水溫高于40℃時,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會大大降低,這樣反而影響氣浮效果。另外,溶氣量與氣體壓強成正比,提高氣體壓力,可以提高氣水比,但過高的壓力就會大大增加運行成本。當然,增加停留時間也可提高氣水比,但這種方法降低了設備的使用效率。
絮凝劑
絮凝劑的投加大大提高了氣浮法處理含油污水的效果,但絮凝顆粒的性能是決定氣浮結(jié)果的關鍵。由于氣泡更傾向于粘附疏水性顆粒,而不易與親水性顆粒結(jié)合。若要得到更好的氣浮效果,則需要添加疏水性和粘附性強的絮凝劑,使氣泡粘附更多的懸浮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