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0.07.28
公開(公告)日2012.05.23
IPC分類號C02F1/00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處理裝置的水口網面結構,設置于水處理管的管口,在網面結構之間的水處理管內填充有礦石,所述網面結構向管中心內凹;所述網面結構的網孔孔徑為1.5×1.5mm;所述網面向管中心內凹與水處理管內的礦石相抵。當水通過平面網及凹型網作流速比較時,凹型網所受水的阻力小于平面網;網面結構目的是為讓水在高速通過時形成“噴灑”現象再與礦石碰撞,讓水分子藉此過程形成高度活潑狀,讓負離子一直保持活化且穩(wěn)定;雙面向管中央形成內凹型的目的是讓礦石更密實及避免水在流動時及設備搬運時礦石的移位。
摘要附圖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水處理裝置的水口網面結構,設置于水處理管(1)的管口,在網 面結構之間的水處理管(1)內填充有礦石,所述網面結構向管中心內凹,其特 征是:所述網面結構的網孔孔徑為1.5x1.5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處理裝置的水口網面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網 面向管中心內凹與水處理管(1)內的礦石相抵。
說明書
一種水處理裝置的水口網面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處理的凈化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水處理裝置的水口網面結構。
背景技術
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水處理裝置上的過濾用的網狀結構都是平面網,不能夠很好的實現過濾的效果,平面型網狀設計會讓水流速降低,減少了水分子的能場;在搬運時或設備作用時,由于進水的壓力過大,很容易使礦石產生移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處理裝置的水口網面結構,它能夠使水流高速通過,不降低水分子的能場,能夠緊壓管內礦石,使礦石不能移位。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處理裝置的水口網面結構,設置于水處理管的管口,在網面結構之間的水處理管內填充有礦石,所述網面結構向管中心內凹,綜合考慮水流通過網面結構的流動效果和沖擊效果,所述網面結構的網孔孔徑為1.5x1.5mm。
為了更好地對管內礦石進行壓實,防止礦石松動或移位而影響水處理效果,再進一步地:述網面向管中心內凹與水處理管內的礦石相抵。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當水通過平面網及凹型網作流速比較時,凹型網所受水的阻力小于平面網;2、網面結構目的是為讓水在高速通過時形成“噴灑”現象再與礦石碰撞,讓水分子藉此過程形成高度活潑狀,讓負離子一直保持活化且穩(wěn)定;3、雙面向管中央形成內凹型的目的是讓礦石更密實及避免水在流動時及設備搬運時礦石的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