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某典型石化企業(yè)綜合污水處理廠“水解酸化+ A/O”處理工藝各單元出水不同分子量區(qū)間的有機物含量及光譜特性進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石化企業(yè)綜合污水處理廠各處理單元出水DOC以分子量<1 kDa的有機物為主;處理工藝對廢水COD、DOC和UV254的總去除率分別為84.58%、86.22%和72.92%,分子量<1 kDa、3~5 kDa、10~30 kDa、30~100 kDa的DOC去除率達90%左右,分子量5~10 kDa和>100 kDa的DOC增加了28.57%和43.90%;分子量<1 kDa的UV254的去除率為76.27%;
水解酸化池對分子量30~100 kDa的有機物去除率達90.87%,缺氧段對分子量1~3 kDa的DOC去除率達92.86%,缺氧出水分子量3~10 kDa和30~100 kDa的DOC濃度較水解酸化出水有較大增加,好氧段對缺氧段出水中分子量30~100 kDa、5~10 kDa和3~5 kDa的有機物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分別為80.85%、43.46%和72.32%,而分子量1~3 kDa的DOC濃度有所增加。各出水在260~270 nm有紫外吸收峰。各分子量區(qū)間DOC的SUVA值隨處理工藝沿程增大,廢水有機物芳香度提高,UV253/UV203呈減小趨勢。
水體中能通過0.45μm濾膜的有機物稱為溶解性有機物(DOM),溶解性有機物的分子量從幾十到幾十萬不等。一定分子量區(qū)間內的各類有機物表現出類似的物理化學特性。廢水處理工藝對有機物的處理效果與有機物的分子量分布有很大關系。基于分子量分布對廢水中有機物進行分類,可進一步了解有機物的特性及對綜合水質指標的貢獻程度,對揭示廢水處理過程中污染物的降解機理具有指導意義。
國內關于水中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的研究較少,主要針對水源水,如韓瑾對東江水源水中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董秉直等測定了黃浦江、太湖、長江和淮河的分子量分布。周立紅等的研究表明,Ames實驗致突變物主要是小分子量的有機物,Chang C.N.等發(fā)現,消毒副產物DBPS中的CHCl3、CH2Cl2主要是由分子量為0.5~10kDa的有機物產生的,而毒性更大的CHClBr2和CH Br3則是由分子量小于0.5kDa的有機物產生,這些是研究有機物特性與分子量分布關系的。
另有關于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中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研究,龔劍麗等研究了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DOC的分子量分布以及混凝處理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去除效果;而單個凈水單元對不同分子量區(qū)間有機物的去除特性也有報道;
李發(fā)站基于分子量分布特點對BAF-O3-BAC凈水工藝進行評價,結果表明,不同處理單元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有不同的去除效果,黃海真等認為,給水處理中各工藝段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去除表現出選擇性規(guī)律。針對石化廢水出水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特性的研究已有報道,但未見工業(yè)廢水特別是石化廢水處理廠各處理單元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去除效果的報道。具體參見http://www.northcarolinalenders.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本研究以某典型石化企業(yè)綜合污水處理廠為研究對象,對污水處理廠“水解酸化+A/O”工藝各處理單元出水有機物進行分子量分級,研究不同分子量區(qū)間的有機物特性,揭示“水解酸化+A/O”對典型石化廢水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去除效果,為污水處理工藝升級改造和出水水質改善提供技術支持。
1實驗部分
1.1設備與材料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水解酸化+A/O工藝處理石化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