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1.14
申請日:2021.11.23
分類號:C02F3/30(2006.01)I;C02F3/04(2006.01)I;C02F3/10(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涉及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調節(jié)池、厭氧池和配水池,所述配水池通過提升泵連接有布水系統,所述布水系統下方設置有生物滴濾池,所述生物滴濾池下方通過管道連通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連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過管路與所述厭氧池前端連接;所述生物滴濾池內設置有生物質濾料。本發(fā)明提供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生物質濾料節(jié)能環(huán)保、可再生,大大降低了物料成本。
權利要求書
1.一種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調節(jié)池、厭氧池和配水池,所述配水池通過提升泵連接有布水系統,所述布水系統下方設置有生物滴濾池,所述生物滴濾池下方通過管道連通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連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過管路與所述厭氧池前端連接;所述生物滴濾池內設置有生物質濾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質濾料采用成熟蘆葦秸稈去雜去皮,并經揉絲機處理成絲后制成;所述生物質濾料長度為30cm-50cm,寬度為1.0cm-2.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滴濾池包括多個依次疊放的濾料框架,相鄰兩個所述濾料框架之間采用拉桿、鎖片等活接連接裝置連接固定,所述生物質濾料填放于所述濾料框架內,所述布水系統鋪設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濾料框架頂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濾料框架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設置于頂部開口的收水池內,所述收水池所述收水池通過出水管與所述好氧池連通,所述收水池底部設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安裝有閥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料框架包括長方體結構的鋼架構框架,所述鋼架構框架四周、底部、上部均筐蓋有不銹鋼鋼絲網,所述不銹鋼鋼絲網的孔徑為1.5cm 2.5c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統包括通過管道與所述提升泵連通的布水主管,所述布水主管水平設置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濾料框架頂部,所述布水主管上均勻連接有多個水平布置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底部開設有多個布水孔。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多個均勻設置于所述收水池內底部的底座架,所述底座架上鋪設有厚度為5cm,孔徑為2.5cm的玻璃鋼格柵,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濾料框架底部設置于所述玻璃鋼格柵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池四周豎直設置有止水墻,所述止水墻頂部固定設置有生物濾池外殼,所述濾料框架位于所述生物濾池外殼內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濾池外殼采用百葉窗制作而成。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生物質濾料節(jié)能環(huán)保、可再生,大大降低了物料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調節(jié)池、厭氧池和配水池,所述配水池通過提升泵連接有布水系統,所述布水系統下方設置有生物滴濾池,所述生物滴濾池下方通過管道連通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連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過管路與所述厭氧池前端連接;所述生物滴濾池內設置有生物質濾料。
可選的,所述生物質濾料采用成熟蘆葦秸稈去雜去皮,并經揉絲機處理成絲后制成;所述生物質濾料長度為30cm-50cm,寬度為1.0cm-2.0cm。
可選的,所述生物滴濾池包括多個依次疊放的濾料框架,相鄰兩個所述濾料框架之間采用拉桿、鎖片等活接連接裝置連接固定,所述生物質濾料填放于所述濾料框架內,所述布水系統鋪設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濾料框架頂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濾料框架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設置于頂部開口的收水池內,所述收水池所述收水池通過出水管與所述好氧池連通,所述收水池底部設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安裝有閥門。
可選的,所述濾料框架包括長方體結構的鋼架構框架,所述鋼架構框架四周、底部、上部均筐蓋有不銹鋼鋼絲網,所述不銹鋼鋼絲網的孔徑為1.5cm-2.5cm。
可選的,所述布水系統包括通過管道與所述提升泵連通的布水主管,所述布水主管水平設置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濾料框架頂部,所述布水主管上均勻連接有多個水平布置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底部開設有多個布水孔。
可選的,所述底座包括多個均勻設置于所述收水池內底部的底座架,所述底座架上鋪設有厚度為5cm,孔徑為2.5cm的玻璃鋼格柵,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濾料框架底部設置于所述玻璃鋼格柵上。
可選的,所述收水池四周豎直設置有止水墻,所述止水墻頂部固定設置有生物濾池外殼,所述濾料框架位于所述生物濾池外殼內側。
可選的,所述生物濾池外殼采用百葉窗制作而成。
本發(fā)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的采用生物質濾料的污水處理系統,濾料選材方便,造價低廉,蘆葦野生多年生植物,分布范圍廣,取材方便。本發(fā)明選用成熟蘆葦秸稈作為原材料替代傳統的礦物填料、人造填料,大大降低了物料成本。選材合理,可行性較強。蘆葦具有分布廣、生長快、產量高等特點,能保證長期原料需求。同時蘆葦具有耐腐蝕,不易分解等物理特性,能很好的適用于污水處理。后期清理、維護、更換補充填料方便。傳統的火山巖、陶粒、沸石等填料經過一定時間后需定期清理、更換,此類傳統填料多為分散式顆粒,且重量大,清理難度相對較大且流程復雜。人工合成的填料一般采用列陣組裝式安裝方式,拆裝清理難度大,費工費時。采用揉碎成絲狀后的蘆葦秸稈作為填料,填料多為絲團狀,重量輕,易于填放在較大的筐體內,且材料填充安裝時,填料放置精度要求低,可以采用粗放式填充。后期維護時,整體吊裝拆分以及沖洗清理維護、更換十分方便。性能較好,效果突出。填料多采用比表面積大,孔隙多的材料是因為濾料表面可以大量附著微生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生物膜的形成從而實現高效的生物降解和轉化。
(發(fā)明人:葉少林;師曠璽;甘田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