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21.09.16
公開日期2021.12.14
IPC分類C02F3/12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及生化反應池,包括供氣主管、供氣支管、安裝架以及曝氣組件,所述曝氣組件包括支撐桿、氣體分流室、氣體分流管、曝氣管、支腳、葉輪以及進氣管;使用時,供氣主管進行供氣,氣體沿供氣支管、曝氣組件的進氣管進入氣體分流室內,而后沿氣體分流管進入曝氣管內進行曝氣。同時氣體在射流噴頭的作用下推動葉輪轉動,進而驅動所述氣體分流管以及曝氣管轉動曝氣,一方面可以加速氣體與污水混合,提高溶解氧利用率,提高曝氣效果;另一方面通過曝氣管轉動可以帶動其周圍的水流擾動,使其對曝氣管的表面進行沖刷,避免污染物粘附在曝氣管表面,進而可以有效避免曝氣管發(fā)生堵塞。
權利要求
1.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設于生化反應池頂部的供氣主管,其一側等間隔布設有若干個出氣端口;
與所述供氣主管的出氣端口一一對應連接的供氣支管,每根所述供氣支管亦具有若干個等間隔分布的出氣端口;
固設于所述生化反應池頂部,且與所述供氣主管相互平行的安裝架,其沿所述供氣支管的長度方向等間隔設置有若干個;
沿所述安裝架的長度方向等間隔設置的若干組曝氣組件;
所述曝氣組件包括:
頂端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的支撐桿;
固設于所述支撐桿底端的氣體分流室;
轉動連接于所述氣體分流室的底端,且與所述氣體分流室相連通的氣體分流管;
等間隔分布于所述氣體分流管外圓周面上,且與所述氣體分流管相連通的曝氣管;
頂端與所述氣體分流管的底端轉動連接,底端抵接于生化反應池池底的支腳;
轉動連接于所述氣體分離室內的葉輪,所述葉輪的旋轉軸頂端與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轉動連接,其末端與所述氣體分流管的底部固定連接;
以及,連接于所述供氣支管的出氣端口的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出氣端與所述氣體分流室的進氣口相連通,以對曝氣管進行供氣,同時驅動所述葉輪帶動所述氣體分流管以及曝氣管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的自由端端部螺紋連接有推流板。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分流室的底部外側壁固設有環(huán)狀凸緣,所述氣體分離管的頂端開設有階梯狀旋轉槽,所述階梯狀旋轉槽與所述環(huán)狀凸緣通過密封軸承轉動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腳的頂部外側壁上亦固設有環(huán)狀凸緣,所述氣體分離管的底端固設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所述環(huán)狀凸緣轉動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包括桿體以及螺紋連接在所述桿體頂部的端帽,所述端帽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
6.一種采用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曝氣裝置的生化反應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體以及安裝于所述池體內部的曝氣裝置。
說明書
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及生化反應池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進一步還涉及一種采用上述自清洗曝氣裝置的生化反應池。
背景技術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法,其是處理城市污水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它能從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膠體狀態(tài)的可生化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一些物質,同時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廢水生物處理懸浮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各種方法的統(tǒng)稱。
曝氣裝置是活性污泥法處理過程中常用的設備,用于給活性污泥提供溶解氧,進而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目前所使用的曝氣裝置主要有盤式曝氣裝置和管式曝氣裝置等。
其中管式曝氣裝置主要包括供氣主管、供氣分管以及曝氣管等,曝氣管在經(jīng)過長時間工作后,其表面或微孔受到水中污泥污染容易滋生生物膜,從而導致曝氣軟管發(fā)生堵塞,影響曝氣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自清洗曝氣裝置及生化反應池。
為達到本發(fā)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清洗曝氣裝置,包括:
固設于生化反應池頂部的供氣主管,其一側等間隔布設有若干個出氣端口;
與所述供氣主管的出氣端口一一對應連接的供氣支管,每根所述供氣支管亦具有若干個等間隔分布的出氣端口;
固設于所述生化反應池頂部,且與所述供氣主管相互平行的安裝架,其沿所述供氣支管的長度方向等間隔設置有若干個;
沿所述安裝架的長度方向等間隔設置的若干組曝氣組件;
所述曝氣組件包括:
頂端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的支撐桿;
固設于所述支撐桿底端的氣體分流室;
轉動連接于所述氣體分流室的底端,且與所述氣體分流室相連通的氣體分流管;
等間隔分布于所述氣體分流管外圓周面上,且與所述氣體分流管相連通的曝氣管;
頂端與所述氣體分流管的底端轉動連接,底端抵接于生化反應池池底的支腳;
轉動連接于所述氣體分離室內的葉輪,所述葉輪的旋轉軸頂端與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轉動連接,其末端與所述氣體分流管的底部固定連接;
以及,連接于所述供氣支管的出氣端口的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出氣端與所述氣體分流室的進氣口相連通,以對曝氣管進行供氣,同時驅動所述葉輪帶動所述氣體分流管以及曝氣管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曝氣管的自由端端部螺紋連接有推流板。
進一步的,所述氣體分流室的底部外側壁固設有環(huán)狀凸緣,所述氣體分離管的頂端開設有階梯狀旋轉槽,所述階梯狀旋轉槽與所述環(huán)狀凸緣通過密封軸承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腳的頂部外側壁上亦固設有環(huán)狀凸緣,所述氣體分離管的底端固設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與所述環(huán)狀凸緣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桿包括桿體以及螺紋連接在所述桿體頂部的端帽,所述端帽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采用如上述所述的曝氣裝置的生化反應池,其包括池體以及安裝于所述池體內部的曝氣裝置。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使用時,供氣主管進行供氣,氣體沿供氣支管、曝氣組件的進氣管進入氣體分流室內,而后沿氣體分流管進入曝氣管內進行曝氣。同時氣體在射流噴頭的作用下推動葉輪轉動,進而驅動所述氣體分流管以及曝氣管轉動曝氣,一方面可以加速氣體與污水混合,提高溶解氧利用率,提高曝氣效果;另一方面通過曝氣管轉動可以帶動其周圍的水流擾動,使其對曝氣管的表面進行沖刷,避免污染物粘附在曝氣管表面,進而可以有效避免曝氣管發(fā)生堵塞。
(發(fā)明人:征曉勇; 鐘原; 白軒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