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6.05.11
公開(公告)日2016.07.27
IPC分類號C02F9/14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工業(yè)廢水處理工藝,屬于環(huán)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具體工藝包括以下步驟:草甘膦回收、物化處理、生化預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本發(fā)明在處理草甘膦生產廢水的同時,回收了草甘膦,達到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在廢水處理的過程中,采用物化預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相結合的方式,使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本工藝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處理效果好且處理成本相對較低。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具體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草甘膦回收:將廢水進行過濾預處理,除去廢水中不溶物雜質,然后將過濾后的廢水送至第一調節(jié)池,添加生石灰,調節(jié)pH7~10,攪拌0.5~2h,過濾,分離濾渣和預處理廢水,在濾渣中添加鹽酸,調節(jié)pH2~3,過濾,得草甘膦鈣鹽,添加PCW軟化劑可得草甘膦濃縮液,過濾烘干得草甘膦;
(2)物化處理:將預處理廢水送至第二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內廢水pH3~5,然后將廢水提升進入Fe/Cu微電解池內,反應時間為2~5h,然后再送入Fenton反應器中進行氧化處理,反應時間為2~5h;
(3)生化預處理:將步驟(2)處理的廢水引入第一混凝沉淀池,然后再將廢水提升至第三調節(jié)池,調節(jié)廢水pH為7.5~9;
(4)生化處理:將生化預處理后的廢水送入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中,停留0.5~2天后將廢水引入缺氧生化池,停留1~2天后將廢水送至好氧反應器中,停留1~2.5天后引入二沉池中,將二沉池內的污泥回流至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再次處理,上清水引入下一工序;
(5)深度處理:將步驟(4)的上清水引入第二混凝沉淀池,向池內添加聚合硫酸鋁,反應時間0.5~1天后將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內,停留0.5~1.5天后出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采用鹽酸的質量分數為18%~2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一調節(jié)池內設置曝氣管,并進行鼓風曝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池底設置循環(huán)泵布水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缺氧生化池內設置穿孔曝氣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好氧反應器內設置高效生物填料。
說明書
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業(yè)廢水處理工藝,具體涉及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草甘膦是一種高效低毒的芽后滅生性除草劑,是目前國內除草劑產量最大的品種。草甘膦的工業(yè)化生產方法目前主要有兩種:一是甘氨酸法,二是亞氨基二乙酸法(IDA法),無論哪一種生產工藝,草甘膦廢水的產生都不可避免。草甘膦生產廢水屬于有毒有害的工業(yè)生產廢水,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濃度高、毒性大、含鹽量高等特點,廢水的主要成分是草甘膦、甲醛、甲醇、催化劑以及其它鹽類等雜質,有許多是不可生物降解物或者對生物抑制物。以前可以生產10%草甘膦水劑時,廢水中的草甘膦可以直接用于低濃度的水劑中,沒有浪費,由此帶來的廢水處理及環(huán)境污染問題沒有這么嚴峻。自從農業(yè)部1158號文件出臺,明確規(guī)定停止批準有效成分含量低于30%的草甘膦水劑登記,蒸發(fā)濃縮草甘膦母液后調配成低濃度水劑已受到國家政策的禁止,草甘膦廠家面臨產品轉型,草甘膦廢水的減排和資源化利用成為行業(yè)的共性問題,亟待解決。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草甘膦廢水的處理工藝,在回收利用草甘膦的同時,又能有效治理廢水,達到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的統(tǒng)一。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成本低且回收率高的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草甘膦生產廢水處理工藝,具體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草甘膦回收:將廢水進行過濾預處理,除去廢水中不溶物雜質,然后將過濾后的廢水送至第一調節(jié)池,添加生石灰,調節(jié)pH7~10,攪拌0.5~2h,過濾,分離濾渣和預處理廢水,在濾渣中添加鹽酸,調節(jié)pH2~3,過濾,得草甘膦鈣鹽,添加PCW軟化劑可得草甘膦濃縮液,過濾烘干得草甘膦;
(2)物化處理:將預處理廢水送至第二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內廢水pH3~5,然后將廢水提升進入Fe/Cu微電解池內,反應時間為2~5h,然后再送入Fenton反應器中進行氧化處理,反應時間為2~5h;
(3)生化預處理:將步驟(2)處理的廢水引入第一混凝沉淀池,然后再將廢水提升至第三調節(jié)池,調節(jié)廢水pH為7.5~9;
(4)生化處理:將生化預處理后的廢水送入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中,停留0.5~2天后將廢水引入缺氧生化池,停留1~2天后將廢水送至好氧反應器中,停留1~2.5天后引入二沉池中,將二沉池內的污泥回流至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再次處理,上清水引入下一工序;
(5)深度處理:將步驟(4)的上清水引入第二混凝沉淀池,向池內添加聚合硫酸鋁,反應時間0.5~1天后將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內,停留0.5~1.5天后出水。
優(yōu)選地,步驟(1)中采用鹽酸的質量分數為18%~28%。
優(yōu)選地,第一調節(jié)池內設置曝氣管,并進行鼓風曝氣。
優(yōu)選地,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池底設置循環(huán)泵布水裝置。
優(yōu)選地,缺氧生化池內設置穿孔曝氣管。
優(yōu)選地,好氧反應器內設置高效生物填料。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在處理草甘膦生產廢水的同時,回收了草甘膦,草甘膦的回收率為70~76%,達到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在廢水處理的過程中,采用物化預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相結合的方式,使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本工藝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處理效果好且處理成本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