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东京热强奸精品_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_日韩男人的天堂_伊人中文无码综合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wǎng) >> 污水處理技術 >> 正文

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RPIR反應器結合加壓生化工藝

發(fā)布時間:2022-7-27 14:30:10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wǎng)

  危險廢物的處置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危險廢水,包括鉻、錳、鉛等重金屬,氰化物、硫化物等無機物,油烴類、多氯聯(lián)苯類等有機物,對環(huán)境具有嚴重的危害。目前危險廢水處理技術,包括物化處理,高級氧化處理和生物處理等。生物處理是廢水處理的主流技術,基于生物處理發(fā)展起來的反應器呈現(xiàn)多樣化,主要以膜生物反應器(MBR)和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反應器為代表。盡管傳統(tǒng)的生物反應器應用廣泛,但是存在某些弊端,比如停留時間長,占地面積大等問題,難以處理有毒有害廢水,不適用可生化學差的難降解有機廢水,而MBR盡管可以截留高濃度活性污泥,在處理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膜更換頻率高,成本昂貴。

  反應沉淀一體式矩形環(huán)流生物反應器(簡稱RPIR反應器)是筆者單位開發(fā)的專利產品,該反應器基于經典化工傳質理論和前人基礎的研究,內部設置巧妙的導流板結構,使泥水形成自動環(huán)流現(xiàn)象,提高了氧傳質效率,促進空氣、微生物(活性污泥)和水體三相的接觸反應,能夠培養(yǎng)出6000mg/L,甚至高達10000mg/L的活性污泥。本公司采用的RPIR多功能高效環(huán)流生物反應器(本文簡稱RPIR高效反應器),其外形設置圓柱狀,內部結構類似RPIR反應器,但是預留了可供選擇的曝氣功能,使本反應器既可以在無氧環(huán)境下使用又可以在曝氣條件下工作。目前,國內外尚無這方面的報道。為進一步提高對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效果,通常采用加壓曝氣工藝,但是加壓曝氣的方式易打碎活性污泥,導致工藝后端需要一個足夠容量的沉淀池讓活性污泥進行沉淀。筆者單位結合了加壓曝氣生物氧化技術與加壓溶氣氣浮工藝,開發(fā)了一種加壓溶氣生化氣浮反應器(本文簡稱“加壓反應器冶),可以大大縮短水力停留時間,增加處理量。

  深圳市某危險廢物處理站(簡稱“處理站冶)現(xiàn)有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能力為300m3/d,主要工藝采用前端厭氧后端MBR的處理方式,目前平均日處理約180噸,但是出水COD和NH3-N經常不達標,F(xiàn)有處理系統(tǒng)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有毒有害物質包括氰化物、硫化物和一些油烴類污染物的影響,導致厭氧活性污泥無法正常大量生長而處理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新增了幾股污水源,盡管總處理量并未超過設計容量,但給予原有處理系統(tǒng)更大的壓力,尤其是后端MBR系統(tǒng),會因前端處理工藝效率降低,需要更頻繁的反沖洗操作。因此,原污水處理系統(tǒng)急需增加新的工藝分擔前段工藝流程負荷,降低后續(xù)處理工藝尤其是MBR膜的進水負荷,并且加強對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抗沖擊性。

  基于以上內容,本文主要研究RPIR技術結合加壓反應器的生化作用對難降解有機廢水的處理效果,首次考察筆者公司的技術對處理有毒、難降解的水污染物的適用性。

  1、研究內容與方法

  1.1 反應器裝置介紹

  RPIR高效反應器由底部通入廢水,在反應器下方發(fā)生缺氧反應,之后進入中間的曝氣區(qū)域發(fā)生好氧反應,混合液經內置的導流板作用實現(xiàn)液、氣、固分離,同時部分出水可在外加循環(huán)回流作用下回到反應器底部進一步發(fā)生生化反應。加壓反應器的底部與空氣壓縮機之間通過氣路連通,加壓生化反應和加壓溶氣可在反應器中同時完成,然后污水進入釋壓氣浮固液分離單元使污泥和水得到分離。

  1.2 改造方法

1.jpg

  原有工藝與改造工藝的工藝流程見圖1所示。在原有2#厭氧池后端增加RPIR高效反應器,其出水進入3#厭氧池;將6#好氧池改為厭氧池,并在其后端增加加壓反應器,將1#好氧池改為MBR池,使整個處理工藝形成“A/O+A/O冶的整套工藝。

  新增工藝后,以2#厭氧池出水作為進入RPIR多功能高效生物反應器的進水,并要求最終出水水質滿足表1所示。以COD去除率作為出發(fā)點,設計各段反應器處理的效果如表2所示。

2.jpg

3.jpg

  1.3 水質分析方法

  COD測定方法采用鐘小貓等的COD測試方法,NH3-N采用HJ535-2009《水質氨氮的測定鈉式試劑分光光度法》,BOD采用HJ505-2009的《水質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稀釋與接種法》,SS采用重量法,pH采用FE20K-pH儀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 工程調試結果與分析

  調試期間重點關注RPIR高效反應器和加壓反應器的運行結果。進入RPIR反應器的水量和水質都差別很大,其進水流量在1.5~10.5m3/h之間,進水COD在幾百至幾千范圍內變化,超過了RPIR設計的2500mg/L數(shù)值。分別對80d內RPIR反應器和加壓生化反應器的進出水COD的去除效果進行監(jiān)測,結果如圖2、3所示。由圖2(a)顯示,RPIR反應器COD去除量對應的曲線波動范圍較廣,分布在0~3025mg/L,平均值為697mg/L。為了分析COD去除量波動大的原因,進一步結合RPIR反應器的進水流量和DO數(shù)據(jù),這80d內的進水流量分布在1.7~10m3/h之間,DO分布在0.45~4.5之間,具體見圖2(b)。

  綜合圖2(a)、(b)可以發(fā)現(xiàn),反應器對COD的去除能力與以下三方面都有關系:

  (1)COD的進水濃度。COD的進水濃度劇烈波動,且無規(guī)律性,前35d表現(xiàn)得很明顯,導致個別COD的出水數(shù)據(jù)甚至高于設計值1900mg/L。

  (2)進水流量的差異。

  調試前期逐漸提高進水流量,中期進水流量有小范圍的波動,是因為需要調節(jié)流量適應后端的水位,調試后期進水量達到10.0m3/h。進水流量的差異直接影響廢水在反應器的停留時間(HRT)。進水流量越大,HRT就越短,廢水中的有機物與微生物沒有足夠的時間接觸;進水流量越小,微生物就越能夠與有機物發(fā)生氧化反應,對COD去除能力就會有顯著的提高。

  (3)溶解氧(DO)的影響。

  DO直接影響好氧微生物的活性。當DO低于微生物最少的需氧量時,對COD就幾乎沒有去除效果了,因此盡量使DO高于2mg/L,然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DO較高時會導致反應器泡沫增多,因此在后續(xù)調試時特意將DO控制在2.4~3.0mg/L之間。經過調試,RPIR多功能高效環(huán)流生物反應器已經滿足了設計的要求。

4.jpg

5.jpg

  圖3(a)是加壓溶氣反應器中COD相關的記錄數(shù)據(jù),圖3(b)是自動監(jiān)測該系統(tǒng)的溶解氧值。很顯然,圖3(a)表明了有近一半測定次數(shù)的出水COD值高于設計值的700mg/L,而且COD去除量的差異很大,覆蓋在30~1400mg/L之間,但是主要集中于150~500mg/L的范圍內。相比于RPIR多功能高效環(huán)流生物反應器的處理效果明顯處于劣勢,但是其為后續(xù)的MBR池緩解了一定的壓力。

  2.2 工程運行結果與分析

6.jpg

7.jpg

  調試完畢后,對生化進水口(即2#厭氧池出水口)、1#MBR出水口對應的水質指標進行了監(jiān)測。本處理站針對的都是難生化降解的污染物,測定的結果均顯示出水的pH在6.0~9.0之間,SS遠低于1mg/L,且BOD接近于0mg/L,說明廢水里可進行生化作用的污染物已全部被微生物利用完全。然而,COD和NH3-N的測定值有上下波動的趨勢,因此重點連續(xù)監(jiān)測這兩項指標,對應的結果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圖4顯示,出水COD與NH3-N的范圍分別為58.7~185.6mg/L,3.97~14.44mg/L,低于250mg/L、15mg/L,滿足排放要求。很顯然,COD的去除率已達到80.3%~94.3%。其中,2017年4月27日出水COD為185.6mg/L,相對有點偏高,而緊鄰它的4月26日與4月28日的出水COD也較高,這是因為這兩天MBR池的DO過低,抑制了耗氧微生物降解COD的能力。圖5顯示NH3-N的去除率在45.5%~81.1%之間。受DO的影響,4月26日與4月27日對應的NH3-N去除率均低于50%。因此在運行過程中,要對DO含量加強管理,通過DO控制可以有效提高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

  采用此工藝后,為了保持較高的膜生物處理效果,對MBR每日進行25~30min的反沖洗工作。本工藝的運行成本主要是電能消耗,根據(jù)現(xiàn)場運行結果得到電費約3.0元/噸水。

  3、結論

  本項目首次將“RPIR多功能環(huán)流生物反應器冶和“加壓溶氣生化氣浮反應器冶技術運用在危險廢水的處理中,有效地去除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緩解了后續(xù)MBR的生物處理負荷。新增技術對有毒有害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性,出水水質的COD和NH3-N分別降至250mg/L,15mg/L以下。污水處理效果達到設計要求,實現(xiàn)出水達標排放,并通過深圳危險廢物處理站有限公司的驗收。RPIR工藝結合加壓生化工藝對高濃度復雜有機廢水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對同類污水的工程改造或設計提供了技術參照。(來源:深圳市清研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廣東省環(huán)境微生物資源開發(fā)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相關推薦
技術工藝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