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開采強度的不斷加大和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煤礦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粉塵濃度劇增,作業(yè)環(huán)境惡化,嚴重威脅著礦井的安全生產(chǎn)和工人的身體健康。噴霧降塵具有經(jīng)濟、簡便和實用等優(yōu)點,在煤礦井下得到廣泛應(yīng)用。從煤礦的實際應(yīng)用情況,噴霧降塵效率并不理想,特別是對呼吸性粉塵,其降塵效率達不到40%[1-5]。噴霧降塵效果與霧化特性參數(shù)密切相關(guān),主要包括霧滴粒徑、霧滴速度、霧化錐角及射程等,其中霧滴粒徑是影響噴霧降塵效果的關(guān)鍵因素[6-10]。水的霧化是一個復雜的氣、液兩相流過程,對霧化特性的研究主要依賴于氣體動力學、兩相流動力學和數(shù)值計算等相關(guān)理論[11,12]。目前,除了部分采用理論和數(shù)值模擬方法對霧化過程進行研究外,大多采用實驗手段對其開展研究[13-20]。因此,筆者選用煤礦井下最常用的螺旋型壓力噴嘴,采用自行設(shè)計的噴霧降塵實驗系統(tǒng),對霧滴粒徑的空間分布以及霧化特性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結(jié)果將為煤礦井下噴霧降塵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指導。
1 實驗系統(tǒng)及方案
1.1 實驗系統(tǒng)
設(shè)計了可仿真煤礦井下采掘工作面通風、噴霧等工況的噴霧降塵系統(tǒng),如圖1所示。該系統(tǒng)主要由巷道模型、馬爾文實時高速噴霧粒度分析儀、高速攝像儀、BPZ75/12型高壓水泵 、水箱、畢托管、TSI9565-P風速儀以及相關(guān)的閥門、管道等組成。巷道模型由入口段、整流段、測量段、噴霧段、軸流風機及出口段等組成。為便于實驗觀測和噴霧粒徑測量,巷道模型噴霧段采用板厚為1cm的有機玻璃制作,其他部分均由鋼板加工制作而成。巷道模型總長度約20m,斷面尺寸為0.6m×0.6m,各分段長度見圖1。
實驗系統(tǒng)的軸流風機采用無級變頻進行啟動和調(diào)節(jié),在巷道模型內(nèi)形成穩(wěn)定風流,模擬工作面通風。高壓泵將水箱內(nèi)的水加壓到一定壓力后輸送至巷道模型噴霧段內(nèi)部的噴嘴形成噴霧場,由安設(shè)在噴霧段兩側(cè)的噴霧粒度分析儀的激光發(fā)射器和接收器測量分析噴霧場的粒徑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采用高速攝像儀對霧化錐角和霧流射程進行測量,并將所拍攝照片導入Image-ProPlus6.0后處理軟件進行霧化錐角計算。采用畢托管和風速儀,通過動壓法測量巷道模型內(nèi)風流速度。
1.2 實驗方案
實驗所選用的噴嘴為煤礦井下最常用的螺旋型壓力噴嘴,霧流形狀為實心圓錐。第1組實驗為霧滴粒徑的空間分布實驗,選擇孔徑為1.5mm的噴嘴,對噴霧壓力為8MPa下的霧化粒徑進行測定。通過移動激光粒度分析儀改變激光測試線與噴嘴的水平和垂直距離,測定霧場不同位置的霧滴粒徑分布情況。本組實驗根據(jù)噴嘴現(xiàn)場應(yīng)用的位置情況,在噴嘴軸線方向選取5個位置,即離噴嘴50、75、100、125、150cm,并分別用空間坐標表示為(50,0)、(75,0)、(100,0)、(125,0)、(150,0);在離噴嘴100cm的斷面上沿軸線垂直方面選擇4個位置,即距離軸線0、5、10、15cm,空間坐標表示為(100,0)、(100,5)、(100,15)、(100,20)。各測點空間位置布置如圖3所示。第2組實驗為噴霧壓力的影響實驗,對5種(2、4、6、8、10MPa)供水壓力下的霧化錐角、霧流射程以及霧化粒度進行測定,實驗所選噴嘴同第1組實驗。第3組實驗為噴嘴直徑的影響實驗,采用馬爾文實時高速噴霧粒度分析儀和高速攝像儀,對5種不同直徑的噴嘴(1.0、1.2、1.5、1.8和2.0mm)在噴霧壓力為8MPa下的霧化錐角、霧流射程以及霧化粒度進行測定。同時,也對不同直徑噴嘴在相同耗水量(5.6L/min)下的噴霧壓力及其霧化特性參數(shù)進行了測定。具體參見http://www.northcarolinalenders.com更多相關(guān)技術(shù)文檔。
詳情請下載:煤礦井下高壓噴霧霧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