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3.15
申請日:2021.12.08
分類號:C02F1/52(2006.01)I;C02F11/14(2019.01)I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包括:用于將污水進行固液分離并產生沉淀狀絮狀物的反應塔、用于接收絮狀物并把絮狀物濃縮成污泥的濃縮塔、污泥中轉管;所述污泥中轉管的一端與所述反應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濃縮塔連通;本發(fā)明通過優(yōu)化泥水處理器的結構設計,使泥水經(jīng)過多次濃縮后得到的泥漿可直接排放的優(yōu)點。
權利要求書
1.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將污水進行固液分離并產生沉淀狀絮狀物的反應塔、用于接收絮狀物并把絮狀物濃縮成污泥的濃縮塔、污泥中轉管;所述污泥中轉管的一端與所述反應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濃縮塔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塔包括:反應塔體、所述反應塔體的內部設置有使污水產生絮狀物的第一布水桶、所述反應塔體的內部位于所述第一布水桶的下方設置有收集絮狀物的污泥收集器、所述第一布水桶的內部設置有向所述第一布水桶提供污水的第一均水器、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均水器的底部連通,另一端與污水輸入管連通;所述第一布水桶的底部開設有若干用于排放絮狀物的第一通孔;所述污泥收集器將所述反應塔體的內部分為下層絮狀物沉淀區(qū)與上層清水區(qū);所述污泥中轉管的一端與所述下層絮狀物沉淀區(qū)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濃縮塔連通;所述污泥收集器的側壁開設有若干用于排放絮狀物的第二通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向污水提供絮凝劑的加藥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縮塔包括:濃縮塔體、所述濃縮塔體的內部設置有第二布水桶、所述第二布水桶的內部設置有向所述第二布水桶提供含有絮狀物的污水的第二均水器、所述濃縮塔體的底部設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與所述濃縮塔體的內部連通;所述污泥中轉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均水器的底部連通;所述第二布水桶的側壁開設有若干用于向所述濃縮塔的內部排放進一步濃縮的絮狀物的第三通孔。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塔體的底部、所述濃縮塔體的底部均為漏斗形。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水器為上大下小的喇叭狀。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縮塔體的頂部設置有行人走道。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通過多次濃縮處理,濃縮后的泥漿可直接排放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高效一體化泥水處理器,包括:用于將污水進行固液分離并產生沉淀狀絮狀物的反應塔、用于接收絮狀物并把絮狀物濃縮成污泥的濃縮塔、污泥中轉管;所述污泥中轉管的一端與所述反應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濃縮塔連通。
可選的,所述反應塔包括:反應塔體、所述反應塔體的內部設置有使污水產生絮狀物的第一布水桶、所述反應塔體的內部位于所述第一布水桶的下方設置有收集絮狀物的污泥收集器、所述第一布水桶的內部設置有向所述第一布水桶提供污水的第一均水器、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均水器的底部連通,另一端與污水輸入管連通;所述第一布水桶的底部開設有若干用于排放絮狀物的第一通孔;所述污泥收集器將所述反應塔體的內部分為下層絮狀物沉淀區(qū)與上層清水區(qū);所述污泥中轉管的一端與所述下層絮狀物沉淀區(qū)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濃縮塔連通;所述污泥收集器的側壁開設有若干用于排放絮狀物的第二通孔。
可選的,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向污水提供絮凝劑的加藥器。
可選的,所述濃縮塔包括:濃縮塔體、所述濃縮塔體的內部設置有第二布水桶、所述第二布水桶的內部設置有向所述第二布水桶提供含有絮狀物的污水的第二均水器、所述濃縮塔體的底部設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與所述濃縮塔體的內部連通;所述污泥中轉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均水器的底部連通;所述第二布水桶的側壁開設有若干用于向所述濃縮塔的內部排放進一步濃縮的絮狀物的第三通孔。
可選的,所述反應塔體的底部、所述濃縮塔體的底部均為漏斗形。
可選的,所述第一均水器為上大下小的喇叭狀。
可選的,所述濃縮塔體的頂部設置有行人走道。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泥水在反應塔內進行三次濃縮,極大降低絮狀物泥漿的含水量;2)泥水在濃縮塔內進行兩次濃縮,進一步降低絮狀物泥漿的含水量;3)漏斗形的反應塔體底部、濃縮塔體底部有利于絮狀物泥漿的壓實;4)第一均水器呈喇叭狀有利于提高泥水的絮凝效果,是濃縮泥漿的先決條件;5)行人走到有利于炒作人員隨時觀察水質的沉淀情況。
(發(fā)明人:潘國兵;莫春秀;董保春;吳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