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背景
鄉(xiāng)寧縣城區(qū)污水處理廠原建設規(guī)模為1.0萬m3/d,污水處理工藝采用“AAO+機械絮凝反應+過濾”工藝,出水標準執(zhí)行GB18918—2002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A類標準要求,處理后一部分用于城市景觀用水,一部分直接排入鄂河。
在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全面提高的政策背景下,根據山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年行動計劃文件要求,污水處理廠出水COD、氨氮、總磷三項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穩(wěn)定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為此,需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
二、提標改造前污水處理廠概況
2.1 改造前水質、水量及實際運行情況
通過對水廠2017年1月~2018年3月進出水質、水量數據分析,污水處理廠總進水量在4000m3/d~6000m3/d較多,2017年進水量季節(jié)性變化明顯,冬季進水量較夏季少,2018年1月,2月進水量逐步增大。
現狀月平均COD指標中有2個月份的指標在400mg/L左右,其余13個月的平均值均在366mg/L以下,總氮指標月平均值最大值88.6mg/L,其余14個月的平均值均在75.3mg/L以下,氨氮指標月平均值最大值65.4mg/L,其余14個月的平均值均在53.0mg/L以下。
污水處理廠改造前進水水質大部分指標較原設計偏高,且進水量未達到滿負荷,因此出水水質指標大部分可以達到一級A標準,但在水量高或進水水質濃度高時,不能保障。
2.2 改造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縣城排水體質為雨污合流制,雨季進水泥沙量大。冬季進水水溫較低,最低溫度在5℃左右,生物池處理效率低,出水COD、氨氮不能保障達標。
2)污水處理廠晝夜進水量變化大,預處理提升泵池調節(jié)容積小,提升泵啟停頻率高,檢修維護頻繁。
3)旋流沉砂池停留時間短,除砂效果差,加大后續(xù)構筑物負擔。
4)初沉池出泥管路堵塞,沉淀池停用,導致二級生化段進水無機的懸浮物含量高。
5)現狀進水COD、氨氮、總氮較原設計值偏大,根據校核計算,現有的AAO池池容小,停留時間僅12.6h,處理負荷高。
6)二沉池采用半橋式刮泥機重力排泥,排泥不暢,浮泥較多,出水中懸浮物較高,嚴重影響深度處理效果。
7)深度處理采用的混凝、過濾設施已停用。由于二沉池出水懸浮物較多,經混凝后形成大量的礬花,出水未設沉淀設施直接進入后端濾池,而濾池采用粒度較細的單層石英砂,最終造成濾池表面污泥結板,導致濾池不能使用。
三、提標改造工程設計思路及工藝方案確定
3.1 改造工程進出水水質確定
本著“適度超前、預留空間”的原則預測污水廠未來進水水質。鄉(xiāng)寧縣城區(qū)污水處理廠運行多年,其進水水質具有相當程度的可靠性,本次設計調取水廠2017年1月~2018年3月的水質進行分析,并結合生活污水水質特點最終確定設計進水水質見表1。
鄉(xiāng)寧縣城區(q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出水COD、氨氮、總磷執(zhí)行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Ⅴ類標準限值要求,其余指標仍執(zhí)行GB18918—2002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限值,見表2。
3.2 改造總體思路
根據進水水質特點分析,提標改造工程以生物脫氮除磷為主要工藝選擇。
1)預處理段:污水處理廠現狀晝夜污水進水量變化大,現狀集水池容積較小,停留時間僅滿足最大一臺10min流量,造成水泵啟停頻繁,且對生化池運行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粗格柵后增加調節(jié)池一座,對進水水量進行調節(jié),配套污水提升泵,并與現狀集水池聯通。
由于進水含沙量較大,新增曝氣沉砂池一座,增大停留時間,提高沉砂池穩(wěn)定性、排砂率,并新增新式孔徑2mm內進流網板式細格柵,降低生物池內浮渣量。
2)二級處理段:污水處理廠運行多年,進水水質較穩(wěn)定,處理工藝采用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符合本工程水質特點。降解污染物主要工序原設計是AAO工藝,符合指南要求,但目前進水水質較原設計增大,且出水標準要求嚴格,因此須對原有工藝進行校核,作相應改造。
根據現有的生化段池容及提標改造建設規(guī)模,校核認為生化池總停留時間12.6h較短,處理負荷高,出水水質不能保障,因此須擴大生化池池容/提高污泥濃度,降低容積負荷,保障BOD5,COD,NH3 ̄N,TN在二級處理段穩(wěn)定達控制目標。TP在二級處理段可通過生物除磷得到大部分去除,剩余部分在三級處理段通過化學反應去除。為保證冬季寒冷條件下生化池內的污水溫度,確保污水中微生物的活性及主要水質去除的穩(wěn)定性,對現狀及新建外露生化段處理設施增加相應保溫措施。
3)深度處理段:維修現有機械絮凝池,新增斜板沉淀池,更換現有的濾池濾料,組成混凝、沉淀、過濾單元,這一過程水中懸浮微粒集聚變大,或形成絮團,從而加快粒子的聚沉,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保證出水TP,SS達標。
4)增加應急處理設施:在冬季水溫低,出水COD、氨氮經生化系統處理后仍不能穩(wěn)定達標時,在深度處理段設置投藥設施:a.增設投加活性炭粉末除設備,保障出水COD達標,b.增加次氯酸鈉投加設備,保障出水氨氮達標。
3.3 改造工藝方案確定
采用“預處理+多級AAO+混凝、沉淀、過濾”的方案。
拆除現有初沉池,新建多級AAO的厭氧缺氧池,改造現有的生物池為好氧池及Ⅱ段缺氧、好氧池,深度處理段新建斜板沉淀池,改造、維修原有混凝反應池、雙層濾池。
在Ⅰ段好氧池內投加MBBR填料,提高硝化菌濃度,并對新建的厭氧、缺氧池進行保溫加蓋。
新建的多級AAO的厭氧缺氧池,在池體設計時,考慮多點進水設置,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
改造后工藝流程見圖1。
四、提標改造工藝設計
1)預處理階段:保留并利用原有進水井、粗格柵間及配套設施,新建調節(jié)池、超細格柵、曝氣沉砂池及其相應配套設備。
調節(jié)池上層作為應急加藥間,并與調節(jié)池合建。應急加藥間內設碳源加藥設備及活性炭粉末加藥設備。
2)二級處理階段:
a、多級AAO池是本工程污水處理的核心構筑物,用于生物脫氮除磷。多級AAO池由厭氧區(qū)、Ⅰ段缺氧區(qū)、Ⅰ段好氧區(qū)及Ⅱ段缺氧區(qū)、Ⅱ段好氧區(qū)五部分組成。本次改造在原初沉池拆除的空地上新建厭氧區(qū)、Ⅰ段缺氧區(qū),改造原AAO池為Ⅰ段好氧區(qū)及Ⅱ段缺氧區(qū)、Ⅱ段好氧區(qū)。
改造后生物池設計參數:總停留時間為26.4h,其中厭氧池為2.0h,Ⅰ段缺氧池為12h,Ⅰ段好氧池為8.0h,Ⅱ段缺氧池為3.3h,Ⅱ段好氧池為1.1h,混合液污泥濃度4000mg.MLSS/L,污泥齡15d,BOD污泥負荷0.111kgBOD/kgMLSS.d,氣水比14∶1,混合液回流比300%~350%,污泥回流比100%。
由于本項目進水生物脫氮的碳源不充足,為保證反硝化過程的充分進行,設置碳源投加系統,實際運行中根據水質情況進行碳源投加,碳源投加量按BOD5/TN提升至3.5∶1進行配置,在Ⅰ段,Ⅱ段缺氧池前段均設投加點。
鄉(xiāng)寧縣冬季氣溫較低,為保障生化池內污水溫度,對新建的厭氧池、缺氧池進行加蓋、保溫,原有生物池已經建有加蓋設施,不變動。
b、污水廠現有2座?20m的中進周出的二沉池,采用半橋式刮泥機。二沉池最大流量時表面負荷1.05m3/(m2?h),停留時間2.4h。原采用半橋式刮泥機為重力排泥,運行時間越長,導致管道堵塞,造成排泥不暢,浮泥較多,因此將2臺刮泥設備改造為2臺全橋式刮吸泥機,并根據二沉池現狀內部構造,相應定制專用刮吸泥機。
3)深度處理階段及出水:改造機械絮凝池、新建斜板沉淀池、更換濾池內部濾料、配套布水管路。保留并利用原有接觸消毒池、巴氏計量槽、在線監(jiān)測間,F狀的二氧化氯發(fā)生器及配套藥劑儲罐已不能使用,本工程拆除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更換為次氯酸鈉加藥設備。
五、技術經濟指標分析
提標改造工程總投資約3817.0萬元。其中土建費用1447.4萬元,設備費用1429.6萬元,安裝費用368.0萬元,二類費用356.0萬元,預備費216.0萬元。工程單位建設投資為3817.0元/m3。
六、提標改造工程運行后出水水質
鄉(xiāng)寧縣城區(q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已于2019年7月底安裝調試完工,8月份進入試運行階段,根據8月~11月實際運行數據顯示,9月上旬水廠進水量達到滿負荷,改造后的工藝運行穩(wěn)定,效果良好,出水水質穩(wěn)定達標。
七、結論
1)增加調節(jié)池,解決了晝夜進水量變化大對后續(xù)系統的沖擊。
2)采用多級A/O工藝,解決了原工藝外加碳源多、運行成本高的問題。
3)冬季水溫低,生化池內微生物活性降低,處理率下降,增加保溫措施后,有助于維持生化池內微生物正常生存的環(huán)境,保障微生物的活性,確保工藝要求的處理效率。
4)保障出水TN指標達到排放要求。
5)新增加了應急處理設施,冬季氣溫低的情況下,保障出水COD、氨氮達標。此次改造工藝切實可行,為類似污水廠提標改造提供了借鑒。(來源:山西省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