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6.24
申請日:2022.03.12
分類號:B01D21/02(2006.01)I;B01D21/00(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包括污水沉渣池和污水排放管,污水排放管的一端與污水沉渣池連通,污水沉渣池的頂部開口設置,污水沉渣池的開口處設有用于封堵污水沉渣池開口的封堵板,封堵板下方設有過濾網(wǎng),過濾網(wǎng)呈筒狀設置且開口向上,污水排放管的一端插入過濾網(wǎng)內(nèi),污水沉渣池內(nèi)設有用于驅動過濾網(wǎng)移出污水沉渣池的驅動組件,過濾網(wǎng)的側壁上設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設有用于封堵出料口的封堵組件。本申請具有緩解手動提取出第一過濾網(wǎng)費力的問題的效果。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污水沉渣池(1)和污水排放管(2),所述污水排放管(2)的一端與所述污水沉渣池(1)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沉渣池(1)的頂部設有開口(3),所述污水沉渣池(1)的開口(3)處設有用于封堵所述污水沉渣池(1)的開口(3)的封堵板(4),所述封堵板(4)下方設有過濾網(wǎng)(5),所述過濾網(wǎng)(5)呈筒狀設置且開口(3)向上,所述污水排放管(2)的一端插入所述過濾網(wǎng)(5)內(nèi),所述污水沉渣池(1)內(nèi)設有用于驅動所述過濾網(wǎng)(5)移出所述污水沉渣池(1)的驅動組件,所述過濾網(wǎng)(5)的側壁上設有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上設有用于封堵所述出料口(6)的封堵組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電機(7)、第一絲杠(8)、連接板(9)和防護管(10),所述連接板(9)嵌設在所述過濾網(wǎng)(5)的底部,所述連接板(9)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驅動電機(7)嵌設在所述污水沉渣池(1)的底部,所述第一絲杠(8)固定連接在所述驅動電機(7)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一絲杠(8)的一端插入所述螺紋孔內(nèi)并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防護管(10)罩設在所述第一絲杠(8)外并與所述過濾網(wǎng)(5)的底部連接,所述防護管(10)的頂端插入所述封堵板(4),所述過濾網(wǎng)(5)的側壁設有限位槽,所述污水排放管(2)的一端貫穿所述限位槽并與所述限位槽滑動配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排放管(2)將所述限位槽分割成第一槽(11)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11)的相對的側壁上均設有安裝槽(13),所述第一槽(11)內(nèi)轉動連接有第一輥(14),所述第一輥(14)的兩端與兩個所述安裝槽(13)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安裝槽(13)內(nèi)均設有扭簧(15),所述扭簧(15)套設在所述第一輥(14)外,所述扭簧(15)的一端與所述安裝槽(13)的側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輥(14)連接,所述第一輥(14)上繞卷有防漏網(wǎng)(16),所述防漏網(wǎng)(16)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污水排放管(2)的上側壁上,所述防漏網(wǎng)(16)遮擋所述第一槽(11),所述第二槽的底壁上開設有第二滑動槽(17),所述污水排放管(2)的底壁上連接有過濾板(18),所述過濾板(18)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滑動槽(17)內(nèi)并遮擋所述第二槽且與所述第二滑動槽(17)滑動配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組件包括第一網(wǎng)(19)、第一軸承(20)、第一繩(21)、第一定滑輪(22)、第二定滑輪(23)、限位柱(24)、第一板(25)、第二板(26)、滾動柱(27)和松緊帶(28),所述第一定滑輪(22)和所述第二定滑輪(23)均設置在所述封堵板(4)上,所述第一繩(21)繞設在所述第一定滑輪(22)和所述第二定滑輪(23)上,所述第一板(25)連接在所述第一絲杠(8)的頂端,所述第一板(25)呈圓形設置且與所述防護管(10)的內(nèi)側壁接觸,所述滾動柱(27)連接在所述第一板(25)上,所述滾動柱(27)的頂端通過所述第一軸承(20)連接在所述第二板(26)上,所述封堵板(4)上開設有與所述防護管(10)連通的滑動通孔(30),所述第一繩(21)的一端貫穿所述滑動通孔(30)并插入所述防護管(10)內(nèi)并連接在所述第二板(26)上,所述出料口(6)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限位孔(31),所述第一繩(21)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31)內(nèi)并連接所述限位柱(24),所述限位柱(24)與所述第一限位孔(31)滑動配合,所述第一網(wǎng)(19)鉸接在所述出料口(6)內(nèi)并遮擋所述出料口(6),所述第一網(wǎng)(19)的兩側均設置松緊帶(28),所述松緊帶(28)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網(wǎng)(19)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出料口(6)的側壁連接,所述第一網(wǎng)(19)的頂壁設有供所述限位柱(24)插入的第二限位孔(33),當所述封堵板(4)封堵所述污水沉渣池(1)的開口(3)時,所述限位柱(24)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31)內(nèi),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33)內(nèi)。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柱(27)的側壁上設有毛刷(29),所述毛刷(29)與所述防護管(10)的側壁接觸。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柱(27)與所述第一板(25)可拆卸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24)上開設有讓位槽(34),所述第二限位孔(33)的側壁上設有連接桿(35),所述連接桿(35)的兩端均與所述第二限位孔(33)的側壁接觸,所述連接桿(35)插入所述讓位槽(34)內(nèi)并與所述讓位槽(34)滑動配合,所述污水沉渣池(1)的開口(3)端的側壁上設有第二繩(36),所述第二繩(36)的一端設有限位鉤(37),所述限位鉤(37)鉤住所述連接桿(35),所述第二繩(36)處于繃緊狀態(tài)。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繩(36)為松緊繩。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緩解手動提取出第一過濾網(wǎng)費力的問題,本申請?zhí)峁┮环N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
本申請?zhí)峁┑囊环N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農(nóng)村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污水沉渣池和污水排放管,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一端與所述污水沉渣池連通,所述污水沉渣池的頂部設有開口,所述污水沉渣池的開口處設有用于封堵所述污水沉渣池開口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下方設有過濾網(wǎng),所述過濾網(wǎng)呈筒狀設置且開口向上,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一端插入所述過濾網(wǎng)內(nèi),所述污水沉渣池內(nèi)設有用于驅動所述過濾網(wǎng)移出所述污水沉渣池的驅動組件,所述過濾網(wǎng)的側壁上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有用于封堵所述出料口的封堵組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操作者啟動驅動組件,驅動組件帶動過濾網(wǎng)向上移動并移出污水沉渣池,進而減小了操作者手動提取出過濾網(wǎng)的可能性,緩解了緩解手動提取出第一過濾網(wǎng)費力的問題,之后再打開封堵組件,操作者從出料口取出過濾網(wǎng)內(nèi)的雜物。
可選的,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電機、第一絲杠、連接板和防護管,所述連接板嵌設在所述過濾網(wǎng)的底部,所述連接板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驅動電動嵌設在所述污水沉渣池的底部,所述第一絲杠固定連接在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一絲杠的一端插入所述螺紋孔內(nèi)并于所述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防護管罩設在所述第一絲杠外并與所述過濾網(wǎng)的底部連接,所述防護管的頂端插入所述封堵板,所述過濾網(wǎng)的側壁設有限位槽,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一端貫穿所述限位槽并與所述限位槽滑動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操作者啟動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帶動第一絲杠轉動,第一絲杠與連接板螺紋連接,污水排放管與限位槽滑動配合,使過濾網(wǎng)向上移動,通過設置防護管能夠減小體積大的污物阻礙第一絲杠的轉動的可能性,因此,方便了操作者將第一過濾網(wǎng)向上提取出污水沉渣池。
可選的,所述污水排放管將所述限位槽分割成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相對的側壁上均設有安裝槽,所述第一槽內(nèi)轉動連接有第一輥,所述第一輥的兩端與兩個所述安裝槽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安裝槽內(nèi)均設有扭簧,所述扭簧套設在所述第一輥外,所述扭簧的一端與所述安裝槽的側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輥連接,所述第一輥上繞卷有防漏網(wǎng),所述防漏網(wǎng)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上側壁上,所述防漏網(wǎng)遮擋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的底壁上開設有第二滑動槽,所述污水排放管的底壁上連接有過濾板,所述過濾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滑動槽內(nèi)并遮擋所述第二槽且與所述第二滑動槽滑動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過濾網(wǎng)向上移動時,污水排放管的相對過濾網(wǎng)的位置是向下的,因此,污水排放管帶動防漏網(wǎng)向下移動,也帶動過濾板向下移動,防漏網(wǎng)向下移動時,第一輥進行放卷,此時扭簧受力收卷,過濾板向下移動與第二槽滑動配合,通過設置防漏網(wǎng)和過濾板減小了體積大的雜物從限位槽漏到污水沉渣池內(nèi)的可能性,并且,為了能夠讓過濾網(wǎng)能夠存儲較多的污水中的雜物,因此,污水排放管通常設置在過濾網(wǎng)靠近污水沉渣池的頂部開口,通過設置第一輥和防漏網(wǎng),節(jié)省了防漏網(wǎng)移動時所占用的空間。
可選的,所述封堵組件包括第一網(wǎng)、第一軸承、第一繩、第一定滑輪、第二定滑輪、限位柱、第一板、第二板、滾動柱和松緊帶,所述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均設置在所述封堵板上,所述第一繩繞設在所述第一定滑輪和所述第二定滑輪上,所述第一板連接在所述第一絲杠的頂端,所述第一板呈圓形設置且與所述防護管的內(nèi)側壁接觸,所述滾動柱連接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滾動柱的頂端通過所述第一軸承連接在所述第二板上,所述封堵板上開設有與所述防護管連通的滑動通孔,所述第一繩的一端貫穿所述滑動通孔并插入所述防護管內(nèi)并連接在所述第二板上,所述出料口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繩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內(nèi)并連接所述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與所述第一限位孔滑動配合,所述第一網(wǎng)鉸接在所述出料口內(nèi)并遮擋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網(wǎng)的兩側均設置松緊帶,所述松緊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網(wǎng)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出料口的側壁連接,所述第一網(wǎng)的頂壁設有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第二限位孔,當所述封堵板封堵所述污水沉渣池開口時,所述限位柱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內(nèi),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內(nèi)。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過濾網(wǎng)向上移動時,第一絲杠相對過濾網(wǎng)的位置向下移動,進而帶動第一板向下移動,第一板帶動滾動柱向下移動,滾動柱帶動第二板向下移動,第二板帶動第一繩的一端向下移動,在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的導向下,第一繩的另一端向上移動,帶動限位柱移出第二限位孔并完全移入第一孔內(nèi),此時,第一網(wǎng)受到限位柱的約束解除,在過濾網(wǎng)內(nèi)堆積的雜物的擠壓力的作用下,第一網(wǎng)向外轉動,此時,過濾網(wǎng)兩側的松緊帶產(chǎn)生形變,兩個松緊帶和一個過濾網(wǎng)形成一個簸箕狀的儲存空間,用于容納從過濾網(wǎng)溢出的雜物,并且使出料口打開,供操作者將過濾網(wǎng)內(nèi)的雜物取出,當操作者將過濾網(wǎng)內(nèi)的雜物清理后,過濾網(wǎng)受到的擠壓力消失,松緊帶恢復形變,使第一網(wǎng)遮擋出料口,然后,操作者通過驅動組件使過濾網(wǎng)向下移動,限位柱一端插入第二限位孔內(nèi),另一端處于第一限位孔內(nèi),對第一網(wǎng)實現(xiàn)鎖緊,隨著過濾網(wǎng)的下移,第一繩逐漸由繃緊狀態(tài)轉換呈松弛狀態(tài),并且,卷簧恢復形變得形變力帶動第一輥轉動,進而帶動第一網(wǎng)進行收卷,進而對出料口實現(xiàn)了啟閉。
可選的,所述滾動柱的側壁上設有毛刷,所述毛刷與所述防護管的側壁接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shù)谝唤z杠轉動時,第一絲杠帶動滾動柱轉動,使得毛刷對防護管內(nèi)側壁上的雜質進行清理,同時第一板向上移動能夠承接被毛刷清理下的雜物,當封堵板封堵污水沉渣池的開口時,第一板的上表面與封堵板的頂面齊平,一方面起到了堵塞滑動通孔的作用,防止其他雜質落入防護管內(nèi),另一方面方便操作者清理第一板上的雜質。
可選的,所述滾動柱與所述第一板可拆卸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操作者可以將滾動柱從第一板拆卸下,使得第一板上的空間更大,有利于操作者清掃落在第一板上的雜質。
可選的,所述限位柱上開設有讓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側壁上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均與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側壁接觸,所述連接桿插入所述讓位槽內(nèi)并與所述讓位槽滑動配合,所述污水沉渣池開口端的側壁上設有第二繩,所述第二繩的一端設有限位鉤,所述限位鉤鉤住所述連接桿,所述第二繩處于繃緊狀態(tài)。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shù)谝痪W(wǎng)打開后,操作者將限位鉤插入第二限位孔內(nèi)并勾出連接桿,對第一網(wǎng)起到限位的作用,減小了第一網(wǎng)隨著其上方受到的擠壓力減小,而遮擋出料口的可能性。
可選的,所述第二繩為松緊繩。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松緊繩具有彈性,能發(fā)生一定量的形變,能夠減小第二繩的長度,減小了在使用過程中第二繩發(fā)生纏繞打結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1.本申請通過設置驅動組件、出料口和封堵組件,緩解了手動提取出第一過濾網(wǎng)費力的問題;
2.本申請通過設置驅動電機、第一絲杠、連接板和防護管,操作者啟動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帶動第一絲杠轉動,第一絲杠與連接板螺紋連接,污水排放管與限位槽滑動配合,使過濾網(wǎng)向上移動,方便了操作者將第一過濾網(wǎng)向上提取出污水沉渣池。
(發(fā)明人:李雷;陳濤;陳尚雍;潘際權;王盼;李林松;張佩剛)